晁盖笑着说:“公明贤弟,此等小事,怎能劳你费心。咱们梁山刚刚成立的监察院,此等火药之事当然应该由火药处负责。”
宋江一听,顿时感到了一些失望。
晁盖冲着门口喊道:“来人。”
有一名亲兵马上跑了了进来:“天王。”
晁盖吩咐道:“去把史文恭院长和凌振凌处长给我请过来。”
“是!”
亲兵答应一声便出去了。
宋江,吴用和公孙胜赶忙站起身来,与晁盖告辞。
晁盖把三个人送走后,独自坐在房间里,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
自己穿越到北宋末年,今年是1121年,卢俊义也是这一年被逼上的梁山。
1125年,金国以宋朝收留叛将张觉为借口,分东、西两路大军南下攻宋。
1127年1月9日(靖康二年),金军掳走徽钦二帝,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北上,史称“靖康之耻”。
1127年6月12日,赵构正式登基,改国号建炎,南宋政权建立。
晁盖又仔细算了一下日子,从现在开始到金国侵略,也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了。
在这样一个乱世,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
“天王,史院长和凌处长都到了。”
亲兵的说话,把晁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哦,快请他们两人进来。”
晁盖兴奋的说道。
史文恭迈着大步,凌振跟在他的身后,两个人快步走了进来。
“哥哥找我们俩?”
“快过来,你们俩快过来。”
晁盖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画出了手榴弹的图形。
关键的问题是,高启强穿越前是黑社会老大,并不是军火专家。
他想画出手榴弹的图形容易,但是,最难的是手榴弹的原理,及其手榴弹的半径和尺寸。
这两天的功夫总算是没有白费,他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把这张图纸画了出来,现在仍然处在兴奋之中。
史文恭和凌振两个人来到桌子旁边,晁盖把那张画着手榴弹的纸,先递给了史文恭。
史文恭伸手接过来一看,看不懂,又把图纸倒过来,仍然看不懂,不禁皱着眉头问道。
“哥哥,这是个什么东西?”
晁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道:“你把图纸给凌处长看一下。”
史文恭把图纸递给了凌振,凌振接过图纸一看,眼睛顿时就直了。
晁盖并没有直接说出纸上画的是什么,主要是想考一下凌振这个火药专家。
凌振不愧是火药专家,他看的角度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他首先看的是这个物体上标注的尺寸,这个物体总长度约二百毫米,铁制的弹头直径是五十六毫米,长九十毫米。木柄的部分直径三十五毫米,长一百毫米。总重量约五百克。
“天王,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个爆炸装置吧?”
晁盖双手一拍:“好,果然是火药专家,只是,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可以爆炸呢?”
凌振指着图纸上解释道:“天王请看,这铁制弹头中空,内里标注了填充火药的位置,且引信从木柄贯穿至弹头内部。这构造与火炮的炮弹原理相似,只是缩小了尺寸,更适合单兵投掷使用。”
晁盖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凌处长果然慧眼。此物名为'手榴弹',投掷后可爆炸伤敌,最适合近战突击。”
史文恭闻言大惊:“这般小巧之物,竟有如此威力?”
晁盖指着图纸说:“这个手榴弹研制成功后,必能大量杀伤敌人,从而减少我梁山士卒的伤亡。”
凌振脸显愁容:“天王,此手榴弹制作起来难度并不大,因为,它和轰天雷和火炮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甚至还要简单。兵器处汤隆,便可以做比较精密的外壳。而且,只咱们梁山的铁匠炉就有十几座,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只是,只是...”
晁盖急忙问道:“凌处长,你快说,只是什么?”
“火药,我们水泊梁山没有足够的火药,”
凌振想了想,又接着说道:“以咱们梁山现在存有的火药,生产不了多少枚手榴弹,像这种火器必须量大才有威力。”
“哦!”
原来是这样,说实话,这个问题晁盖还真的不曾想过。
晁盖在房间里踱着步子,思考着火药的问题。
忽然,他停住脚步,转头望向凌振:“凌处长,火药的配方是硫磺,硝石和木炭,对不对?”
“正是!”
晁盖接着又问道:“如果这三样齐全,你能把它们研制成火药吗?”
凌振赶忙说:“能,制作火药本来就是我的专长。”
“好!”
晁盖面露喜色:“凌处长,这就好办了。硫磺和硝石,这两样我来想办法。”
“史院长,你和凌振,还有汤隆,把手榴弹的外壳先做出来。”
“好的,哥哥!”
史文恭答应一声便和凌振走了。
兖州自汉代起,就是中国四大铁冶炼中心之一。
兖州通判蔡宁,可以调动整个兖州府的官员,也可以对当地官吏,有权问责和举荐。
因此,蔡宁通判的宅院门口,平时都是门庭若市,来送礼送钱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蔡宁想不贪污受贿都难,更何况正值宋徽宗时期,上下贪污敲竹杠都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如果真有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在这种环境下,他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水泊梁山大量的铁矿石,也就是从兖州偷偷的运到梁山的。
所以,水泊梁山每年给兖州通判的银两,都是论斤称。
虽然,硫磺和硝石也属于国家管控物资,但是,这两样毕竟是中药材。
因此,在宋朝对火药的管控极其严格,但是,对硫磺和硝石的管控相对较松。
这一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虽然已经是十二月份了,但是,阳光照在身上还是暖洋洋的。
这条街名为“青云街”,是兖州最繁华的街道。
这里也是兖州城的商贸中心,两侧店铺林立,绸缎庄、酒楼、茶肆、当铺、铁匠铺一应俱全。
街上行人如织,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富户的轿子与挑担的脚夫擦肩而过,一派繁荣景象。
喜欢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