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尘歌壶核心区的空气带着湿润的凉意。移栽不久的稻妻雷樱树区,淡紫色的电光在枝桠间无声流淌,如同呼吸般明灭。一根根新架设的电线杆,倔强地刺破薄雾,延伸向远处尚未完全开发的未知区域,那是“金穗传音”通讯网与“雷元素-电能转换器”二期扩建工程延伸的脉络。
月海亭临时搭建的木屋内,甘雨正伏案疾书。案头堆积的文件几乎将她淹没,唯有那对璃月特制的墨玉麒麟镇纸,在晨光中透出温润的光泽,勉强压住躁动的纸页。
“稻妻雷樱移栽成活率,92%……”她轻声念着报告上的数据,笔尖在“转换器覆盖至安置区C1”一行下划了道清晰的线。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更多区域能享受到稳定的照明和基础能源供应。她的目光随即落到下一份报告上,眉心微蹙。“碎铁荒原新获萃凝晶……800克。”这个数字让她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纸面敲了敲,“仅够维护现有枫丹机械装置核心运转三周。”旁边一张小巧的枫丹风格便签上用娟秀的字迹附着补充:「枫丹科学院研究员正全力试验‘陶瓷-白铁复合轴承’,以期替代部分萃凝晶消耗——娜维娅。」甘雨提笔在“萃凝晶”三个字旁画了个醒目的圈。
“咚、咚。”略显沉重的敲门声响起。一名千岩军小队长裹着还未换下的、沾满尘土与暗红血渍的制服站在门口。他脸上带着擦伤,眼神却锐利如初。“甘雨大人,B7区初步勘探简报。”
甘雨立刻放下笔:“伤势如何?”
“皮肉擦伤,不碍事。”小队长声音洪亮,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多亏了这‘金穗传音’!”他从腰间解下一个外壳布满深刻刮痕、边角甚至有些变形的玉米秸秆外壳通讯器,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岩层塌方前几秒接到警告,弟兄们撤得快,只擦破点皮。就是这宝贝疙瘩,替我挡了块飞石。”通讯器的指示灯虽然外壳破损,却依然顽强地闪烁着稳定的绿光,仿佛在无声诉说那场惊险。“可惜……B7区深处,又探测到深渊残渣的能量波动了,浓度不低。”
甘雨的目光在那伤痕累累却依然工作的通讯器上停留片刻,郑重地点点头:“辛苦了,简报留下,先去医馆处理伤口。深渊残渣的事,我会即刻上报委员会。”
工坊里弥漫着金属切削的焦糊味、机油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玉米淀粉胶水特有的甜腻。理萌站在一块巨大的木板前,上面钉满了各种图纸和数据表格。他的手指点在一列数字上,眉头拧成了疙瘩。“六号开垦区……翻耕进度只完成预期目标的百分之四十?这进度太慢了。”他对着旁边记录的助手小陈说道,“人力翻耕效率太低,占用了太多青壮劳力,耽误了棉田追肥和灌溉渠修缮。”
旁边一位来领取新农具的蒙德老农埃德曼,闻言也凑了过来,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无奈:“唉,要是有那种……能自己犁地的铁牛该多好哇!省力气,干得又快。”他说着,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工坊另一角——个子不高却肌肉虬结、正轻松扛起一大捆钢条的纳塔女战士瓦蕾莎。瓦蕾莎感受到目光,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那轻松的神态仿佛肩上的不是沉重的钢铁,而是一捆稻草。
“铁牛……”理萌低声重复着,眼神却亮了起来。深夜,工坊角落的油灯下,他趴在沾满油污的工作台上,铅笔在粗糙的草纸上飞快地涂抹,勾勒出带座椅的小型履带底盘、传动结构。静怡抱着一摞刚修复好的古籍路过,被灯光吸引,悄悄走近。只见图纸上线条纵横交错,理萌正为一个传动比的计算抓耳挠腮,嘴里还无意识地嘟囔着:“当年修服务器阵列,配置参数都没这么头秃,现在倒好,造起农业机械了……”他自嘲地笑了笑,一抬头,撞见静怡带着笑意的目光。
“又在挑战新领域了?”静怡轻声问,将古籍放在一旁干净的台面上。
“没办法,被现实需求逼的。”理萌摊开图纸,“想要解放人力,提高效率,机械是绕不开的路。枫丹科学院的朋友给了点希望。”
希望很快被搬了进来——几个枫丹工匠合力推来一台他们根据理萌原始设计改良并小批生产的「轻便助力车」底盘。“理萌先生,您看这个底盘结构,就是按您之前给静怡设计的小车的思路做的,传动系统设计得很精巧,应该可以复用。”为首的工匠擦着汗介绍,语气中带着对设计者的敬意。
理萌围着底盘转了两圈,蹲下仔细检查了传动轴和差速器结构,点点头:“嗯,轻便灵活的设计初衷是达到了。但是,”他指着连接轮轴的部分,话锋一转,“扭矩太小了。耕地需要的是强大的牵引力,不是代步的速度。让它去拉犁,估计犁头刚入土深一点,传动轴就得憋停甚至断裂。”
工坊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枫丹学者们互看一眼,其中一人犹豫着开口:“如果要增强扭矩,按照我们的方案,需要更换更粗壮的黄铜齿轮组,关键承力部件甚至要用萃凝晶强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