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首曲子叫什么?”
大力从沉浸的余韵中抬起头,眼神中还带着未散去的迷离和赞叹,声音难得地透着一丝恍惚。
“《Flower Dance》,中文名花之舞,”
罗彬的手指轻轻拂过琴键,带着一丝怀念,
“我很喜欢的一首曲子。想当初,我可是靠它和几首别的曲子,在街头攒了不少生活费。”
这首《花之舞》确实是他最喜欢的曲目之一,旋律空灵又带着生命的律动,很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花之舞……”
大力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仿佛在咀嚼其中的韵味。
她看向罗彬,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彩:
“你还会别的吗?”
“那会的可太多了!”
罗彬说起这个,脸上不由自主地带上了点小得意,腰板都挺直了些,
“以前我可是靠这个吃饭的!贝多芬、肖邦、久石让、马克西姆……只要不是太冷门的,基本都能来点!”
他这倒不是吹牛。当年买不起专业琴谱,全靠网上找资源、看视频,硬生生扒谱子练出来的。
那份对音准和节奏近乎苛刻的敏感,让他哪怕自学也能弹得几乎分毫不差,想低调都难!
“哟哟哟,这就吹上了啊?”
一个带着戏谑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只见李院长不知何时站在那里,双手抱胸,一脸“看你能吹到什么时候”的表情,
“我怎么记得某人第一次扛着琴出去‘摆摊’,可是空军回来的?”
罗彬脸上的得意瞬间僵住。
李院长可不管他,继续精准补刀:
“我记得清清楚楚……你第一次出摊,弹的还是《Jingle Bells》(圣诞铃声)!你说你也是,挑个清明节去弹圣诞歌!没挨路过的老大爷老大妈们拿拐棍锤就不错了!有人光顾才怪呢!”
清明节……弹圣诞曲?!
饶是以大力那强大的理性思维和情绪控制能力,听到这个“史诗级”的乌龙操作,嘴角也忍不住剧烈地抽搐了一下,差点没当场破功笑出声!
她赶紧低头,假装研究钢琴的纹理。
“我……我那不是……”
罗彬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出门太兴奋,没看日历嘛!”
他试图挣扎。
“嗯,有道理。”
李院长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随即又抛出一记重锤,
“那后面你跑到城管局门口摆摊,结果连人带琴被‘请’进去喝茶,也是因为……‘没看日历’,不知道那天是局长亲自带队巡逻日?”
大力:“…………”
她感觉自己的肩膀在微微抖动,忍笑忍得很辛苦。
罗彬:“……”
他彻底哑火,青春年少时的“勇(作)敢(死)”事迹被翻出来,只剩下一脸的生无可恋。
“我跟你说啊姑娘,”
李院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转向大力,
“这小子糗事那可多了去了!三天三夜都……”
“李叔!你的菜糊了!!”
罗彬情急之下,使出了杀手锏,朝着厨房方向大喊一声!
“什么?!我的红烧肉!!”李院长脸色骤变,如同听到了战斗警报!
哪里还顾得上爆料,大喊一声“我的菜!”,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朝着厨房方向拔腿狂奔!那矫健的身姿,完全看不出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机会难得!
罗彬火速将琴盖合上,动作麻利地将电子钢琴装回便携箱,提起来就招呼大力:
“快!趁现在!风紧!扯呼!”
他也是真的怕了,再待下去,天知道李叔还能爆出他多少“光辉历史”!
两人如同做贼般溜出活动室,直到安全地坐回车里,罗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
然而,这口气还没完全松下去,副驾驶上的大力就侧过头,用一种充满了纯粹学术探究意味、却又精准无比的语气,悠悠地问了一句:
“城管局门前摆摊?罗彬同学,我很好奇,你当时的决策模型是基于哪些变量构建的?风险评估是如何进行的?最终触发‘被请喝茶’事件的关键因子是什么?”
罗彬握着方向盘的手猛地一僵!
感觉自己的“黑历史”正在被一台人形分析仪无情地扫描解码。
他艰难地转过头,看向大力那双清澈明亮、写满了“求知欲”的眼睛,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自暴自弃般地压低声音,带着点破罐子破摔的羞耻感坦白道:
“那时候吧……城管局里……有个很漂亮、很温柔的大姐姐……经常在窗口那儿……青春期嘛,荷尔蒙上头……所以……你……能懂吧?”
他试图用“青春期”这个万能挡箭牌蒙混过关。
“噢!原来如此!”
大力恍然大悟,脸上没有丝毫预想中的不悦或揶揄,反而露出了“数据验证成功”的满意表情,随即开始一本正经地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行为学的角度看,这完全符合逻辑。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生显着变化的阶段,伴随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异性的好奇与关注度提升是普遍现象。特定环境下的高频率视觉接触,容易引发青春期个体产生好感或倾慕行为,这是一种基于荷尔蒙驱动和社会学习机制的正常探索性行为。你选择在目标对象工作场所附近增加‘曝光率’,虽然策略上存在明显风险,但动机本身具有可解释的生物社会学基础。我为什么要生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