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市区工作室,刚进门就被林姐堵了个正着。她手里拿着财务报表,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晚姐,不好了!新设备的钱、赔偿游客的门票钱,还有给文物局专家的检测费,加起来快五十万了,咱们账户里的钱不够了!”
苏晚接过报表,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上次顾沉舟匿名注资的钱,大部分用在了项目前期和工作室运营上,这次突发的设备故障,几乎掏空了仅剩的资金。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之前跟盛景约定的项目尾款,什么时候能结?”
“李总说要等项目稳定运营一个月后才结,现在才半个月,还得等两周,”林姐叹了口气,“我问了之前合作的供应商,能不能缓一缓付款,他们说最近资金也紧张,不同意。”
小周也凑过来,脸色凝重:“晚姐,刚才技术专家说,为了防止以后设备再出问题,建议咱们给所有AR设备装个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运行情况,大概需要十万块,要是现在没钱,可能要延后。”
工作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苏晚坐在会议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子里飞速想着办法——找朋友借钱?上次资金困境时已经借过,现在再开口,实在不好意思;申请贷款?流程太慢,等钱下来,供应商那边可能已经开始催款了。
“要不……我跟我爸妈借点?”林姐犹豫着开口,“我爸妈还有点积蓄,应该能凑个十几万。”
“不行,”苏晚立刻否决,“你爸妈的钱是养老的,不能动。这事是工作室的事,我来想办法。”
她拿出手机,翻着通讯录,手指停在“顾沉舟”的名字上,却迟迟不敢拨号。上次的匿名注资,她还没来得及还,这次再开口要他帮忙,她实在拉不下脸。她不想让工作室的运营,一直依赖顾沉舟的钱,她想靠自己的能力,撑起这个她付出了三年心血的地方。
“晚姐,要不你跟顾总说说?”小周看出了她的犹豫,“顾总肯定愿意帮咱们的,而且他也不是外人。”
“我知道他愿意帮,”苏晚的声音有点哑,“但我不想总靠他。工作室是我的心血,我想自己扛起来,而不是每次遇到困难,都要他来救场。”
正说着,顾沉舟推门进来,手里提着刚买的水果。他看到工作室里凝重的气氛,又看了看苏晚手里的报表,瞬间明白了情况。“资金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他把水果放在桌上,走到苏晚身边,“陈默跟我说了,你们账户里的钱不够了。”
苏晚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愧疚,还有一丝倔强:“我能自己解决,不用你帮忙。”
顾沉舟愣了下,随即明白她的心思。他坐在她身边,轻声说:“苏晚,我不是要帮你‘救场’,我是想跟你一起解决问题。工作室不仅是你的心血,也是咱们未来的一部分,我有责任参与进来。”
“可我不想总花你的钱,”苏晚的声音低了下去,“上次你匿名注资,我还没还,这次再要你的钱,我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钱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不是衡量你能力的标准,”顾沉舟握住她的手,眼神认真,“你靠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室从三个人的民房做到现在,拿下盛景的大项目,这已经很厉害了。这次的资金问题,是突发情况,不是你的错。”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不是要直接给你钱,我介绍了一个靠谱的投资人,他之前跟我合作过,很看好文旅IP项目,愿意给工作室注资,而且不干涉运营,只拿合理的分红。你要是觉得可以,下午咱们可以跟他见一面,聊聊细节。”
苏晚看着顾沉舟的眼睛,里面满是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丝轻视。她知道,顾沉舟是在顾及她的骄傲,用一种不让她有压力的方式帮忙。她吸了吸鼻子,点了点头:“好,下午我跟他见一面。”
顾沉舟松了口气,揉了揉她的头发:“这才对。咱们是一起的,不用分那么清。”
下午的会面很顺利。投资人王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温和,对“古镇十二时辰”项目很感兴趣:“我去过你们的古镇,看到游客们玩AR的样子,就知道这个项目有潜力。我愿意注资一百万,占10%的股份,不参与工作室的日常运营,只在重大决策上提供建议。”
苏晚没想到王总会这么爽快,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跟王总签了初步协议,约定一周后正式打款。送走王总,苏晚看着顾沉舟,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沉舟。谢谢你不仅帮我找了投资人,还尊重我的想法。”
“不用谢我,”顾沉舟笑着说,“是你的项目够好,王总才愿意投资。以后,咱们工作室就能更稳地发展了。”
林姐和小周听到消息,也兴奋地跑过来:“晚姐!太好了!有了这笔注资,咱们不仅能付供应商的钱,还能装监控系统,甚至可以招两个新员工,分担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