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刚把苏家院子的青石板晒暖,苏母就踩着露水搬出了个红漆木箱。箱子打开时,带着点陈年的樟木香气,里面叠着两床红底绣金的喜被,金线绣的缠枝莲在晨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是她前阵子熬夜绣的,针脚细密得能看出藏在里面的心意。
“沉舟,快来帮我把喜被晒上!”苏母朝屋里喊,手里已经拎起一床喜被的边角。顾沉舟快步走出来,身上还穿着苏晚买的浅灰色家居服,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的银表。他小心地接过喜被,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绣线:“妈,这被面的缠枝莲绣得真好看,比外面买的精致多了。”
“那是!”苏母笑得眼角堆起细纹,伸手拂过被面,“晚晚小时候盖的小被子,也是我这么一针一线绣的,现在她要结婚了,自然也得有床亲手绣的喜被,这样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苏晚靠在门框上看着,心里像被晨光裹着似的暖。她想起母亲前阵子总说“腰酸背痛”,当时还以为是累着了,直到昨天看见这床喜被,才知道母亲是在偷偷为她准备。她走过去,伸手帮母亲整理被角:“妈,您以后别这么累了,这些东西买现成的也一样。”
“不一样。”苏母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常年做针线活的薄茧,“买的哪有亲手做的有温度?你看这莲花开得旺,寓意着你们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多好。”
正说着,顾母拎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接亲要用的红绳和喜帕。“老苏嫂子,我把接亲的东西带来了!”她快步走到石桌旁,把布包摊开,“这红绳是我特意去庙里求的,说是能保平安;喜帕是真丝的,软乎乎的,晚晚盖着不扎脸。”
苏晚拿起喜帕,指尖拂过细腻的真丝,上面绣着小小的“囍”字,是顾母偏爱的简约款式。她抬头对顾母笑:“谢谢阿姨,这喜帕真好看,比我想象中还软。”
“你喜欢就好。”顾母拉着她坐在石凳上,又从包里拿出双红绣鞋,“这双鞋是我找老鞋匠做的,鞋底纳了‘步步高’的纹样,晚晚接亲时穿,寓意着以后的日子一步比一步好。”
苏父这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青花瓷茶杯,杯身上印着“囍”字:“沉舟,你看这对茶杯,是我跟你阿姨结婚时用的,这次你们敬茶就用这个,既吉利又有念想。”顾沉舟接过茶杯,仔细看了看,杯沿虽然有点细小的磕碰,却透着岁月的温润:“叔叔,这茶杯真好,比新的有意义,我们肯定好好用。”
“那就好。”苏父笑着点头,又想起什么,“对了,接亲的时候别搞太复杂的游戏,沉舟这孩子实诚,太闹的他应付不来,简单让他答几个关于晚晚的问题就行,别累着晚晚。”
“我也是这么想的!”顾母立刻应和,从包里拿出张纸条,“我昨天跟沉舟列了几个问题,都是关于晚晚喜好的,比如她爱吃的菜、喜欢的颜色,沉舟肯定都能答上来。”她把纸条递给苏晚,“你看看,要是觉得太简单,咱们再加点。”
苏晚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工整,每个问题后面都跟着顾沉舟的答案:“晚晚爱吃的菜:清蒸鲈鱼、番茄炒蛋;晚晚喜欢的颜色:米白色、浅粉色;晚晚怕的东西:虫子……”连她怕虫子这点小事,顾沉舟都记在了心里。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里满是笑意:“不用加了,这些问题刚好,他要是答不上来,就是没用心。”
顾沉舟在旁边笑着举手:“我肯定能答上来!上次你说怕虫子,我还特意把新家的窗户装了纱窗,就是怕你夏天被咬。”
大家都笑了,院子里的气氛像晒着的喜被一样,暖融融的。苏母起身去厨房:“我去煮点绿豆汤,大家忙了一早上,喝点解解暑。沉舟,你跟我来,我教你怎么煮晚晚爱喝的绿豆汤,以后你就能煮给她喝了。”
顾沉舟立刻跟着走进厨房,苏晚和顾母、苏父坐在石凳上,继续整理接亲的东西。顾母拿起红绳,给苏晚演示怎么系在手腕上:“接亲时,沉舟要亲手把这红绳系在你手上,寓意着‘永结同心’,可不能让别人帮忙。”
苏晚看着手腕上的红绳,心里忽然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她想起第一次跟顾沉舟去见他家长时,紧张得手心冒汗,而现在,想到要跟他一起经历接亲、敬茶这些仪式,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原来爱情到了最后,不是轰轰烈烈的浪漫,而是这些浸在烟火气里的细碎仪式,是有人把你的喜好记在心里,把你的未来纳入计划。
厨房里传来苏母和顾沉舟的对话声。“煮绿豆汤要先把绿豆泡半小时,煮的时候放两颗冰糖,别放太多,晚晚不爱喝太甜的。”“好,妈,我记下来了,以后每周都煮给她喝。”“还有啊,煮好的绿豆汤要放凉了再喝,热着喝伤胃……”
苏父看着厨房里的两人,转头对顾母说:“沉舟这孩子,是真的疼晚晚,比晚晚自己还细心。以前我总担心晚晚嫁出去受委屈,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