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米兰,寒风凛冽,灰色的天空低垂着,仿佛随时会压下来。林氏集团总部大楼的窗户上结了一层薄霜,模糊了外面的世界。三十层的会议室内,暖气开得很足,但气氛却异常凝重。
林志华站在落地窗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穿过冬日的阴霾,望向远处若隐若现的城市轮廓。身后的会议桌旁,集团的几位高管和投资顾问坐得笔直,紧张地等待着这次非常规会议的开始。
"各位,谢谢你们在这个时间来参加会议。"林志华转过身,面向众人,声音平静而坚定,"我请大家来,是想讨论一个特殊的投资机会。"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首席投资顾问马尔科·贝尼尼身上。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先生是米兰金融界的资深人物,眉毛和鬓角已经花白,但双眼依然锐利如鹰。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恐慌情绪正在达到顶点。"林志华走到会议桌边,拿起一份资料,"但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首席投资顾问马尔科皱起眉头:"林先生,冒昧地说,现在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在收缩资金,规避风险。您确定要在这个时候增加投资吗?"
"正是因为大家都在恐慌性抛售,才创造了百年难遇的投资机会。"林志华平静地回答,"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永远是那些在底部敢于入场的人。"
他按下遥控器,投影屏上出现了一张复杂的市场走势图,上面标注了多个关键时间点。
"看看这些数据,"林志华指向屏幕,"从雷曼兄弟倒闭到现在,市场已经下跌了近50%。但如果我们分析历史上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发现一个规律:恐慌情绪达到顶点的时候,往往就是市场即将反弹的起点。"
"理论上说,这确实有道理。"马尔科谨慎地表示,"但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到达底部?太早入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
林志华微微一笑:"马尔科先生,你说得对。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分析和预判。"
他再次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了一个详细的投资计划,上面列出了一系列公司名称和建议仓位。
"我建议在以下几个领域重点布局:一是科技行业,特别是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的领先企业;二是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生物技术公司;三是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和电动车技术;四是选择性的金融服务企业,那些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的机构将从行业重组中获益。"
林志华的提案如此具体而大胆,让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几位高管交换着不安的眼神,似乎在无声地传达着对这个年轻继承人突然展现出的专业能力的惊讶。
"林先生,"马尔科直视着林志华的眼睛,"您的分析非常有见地,但这些投资将需要大量资金。您预计投入多少?"
"5亿欧元。"林志华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任何犹豫。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五亿欧元,对于即使是林氏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何况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这...这需要董事会的批准。"首席财务官卢卡·费拉里有些结巴地说道,"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在当前环境下过于冒险了。"
"我已经获得了董事长的原则性同意。"林志华平静地回应,"当然,具体的投资组合和执行计划需要各位的专业意见。这正是我今天召集大家的原因。"
他的话让会议室内的气氛微微缓和。如果林老先生已经同意,那么至少在权限上不存在问题。但专业上的疑虑依然存在。
"林先生,"马尔科斟酌着词句,"您看起来对市场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方便问一下,这些分析是基于什么研究得出的吗?"
这是一个林志华早已预料到的问题。他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知道哪些公司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成为行业巨头。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周期、产业发展趋势和个别公司基本面的综合分析。"林志华说道,同时从公文包中拿出一沓厚厚的文件,"这里是我的详细研究报告,包括对全球经济复苏路径的预测、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估。"
他将报告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顾问。这份报告是他熬了几个通宵精心准备的,里面融合了他对未来的了解和对现有公开数据的分析,看起来专业而合理,足以支撑他的投资主张。
会议室内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认真翻阅报告。林志华能看到他们眼中的惊讶逐渐转变为专注,然后是若有所思。这份报告的深度和广度显然超出了他们对这位年轻继承人的预期。
"这是...非常全面的分析。"马尔科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敬意,"尤其是对科技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预测,非常有前瞻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