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结束,结果很快公布: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父李荣保):指婚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高佳氏(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父高斌,河道总督):指婚皇四子弘历为侧福晋。
吴扎库氏(满洲正白旗、父副都统五什图):指婚皇五子弘昼为嫡福晋。
沈眉庄(满洲镶黄旗,父沈自山,济州副都统):指婚皇五子弘昼为侧福晋。
这个结果,在沈眉庄的意料之中,也符合她的期望。她的目标一开始就是弘昼,以她的身份嫡福晋不是不可能,但富察氏早就与弘历绑定。而弘历的高佳氏是雍正特别指定的,因为其父高斌治水立功,值得一个弘历侧福晋,那么沈眉庄就不能再去弘历府中。那以沈眉庄的资质,留给她的就剩下弘昼嫡福晋或者侧福晋这个选项。
她希望自己是侧福晋,牛痘的功劳太大了,已经够护佑沈家了,雍正也不会把这么一位有大功的大臣女儿赐给弘昼做嫡福晋,但侧福晋又有点对不起她家的功劳,所以给她赐了个封号,淑侧福晋。既非嫡福晋那般引人注目,需承担宗妇重任;也非格格那般地位低微。
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弘昼在历史上以“荒唐王爷”闻名,但正因如此,他的府邸或许少了几分夺嫡的凶险。更重要的是,她成功避开了与弘历的直接关联,远离了未来最激烈的权力中心!
沈眉庄被指婚为皇五子弘昼侧福晋的消息传回沈府,府中上下自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前程已定,且是皇子侧福晋,身份尊贵;忧的是皇家深似海,从此骨肉分离,女儿需独自面对皇子府的复杂局面。
回到家中,沈眉庄从父母口中得知了甄嬛的确切消息。
“甄家那丫头……甄嬛,她也参选了。”沈夫人语气带着一丝复杂,“她是汉军镶白旗,和你不是同一批。”
“结果如何?”沈眉庄状似无意地问,心中却已有所猜测。
“留了牌子。”沈自山接口道,眉头微蹙,“不过,……”
沈夫人补充道:“听内务府相熟的人说,是被记作‘学规矩宫女’,送进宫里去跟着老嬷嬷学规矩了。按规矩,得学满一年,规矩学好了,才能由皇上或皇后娘娘开恩,封个答应。”
沈眉庄心中了然。学规矩宫女! 这才是正史中绝大多数新入宫秀女的起点!并非甄嬛的特例,而是清宫选秀的正常流程!无论你出身如何,容貌才情如何,初入宫闱,都需经过这一年的严格培训和考察,学习宫廷礼仪、规矩、禁忌,甚至包括如何侍奉帝后、应对妃嫔、管理宫务等等。只有通过了这关,证明自己“堪为内廷主位”,才有资格被正式册封为最低等的答应,开启后宫的晋升之路。
让沈眉庄真正感慨的,并非甄嬛的起点是“学规矩宫女”,而是——她竟然能在这场本不该是为皇帝选新人的选秀中,被留牌子入宫了!
雍正五年的选秀,诏书明发天下,是为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两位成年皇子选嫡福晋、侧福晋及格格!其核心目标是挑选合格的皇子妻妾,而非为皇帝扩充后宫。
甄家是汉军镶白旗,其父甄远道官至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在汉官中算是不错,但在旗人贵族圈中,尤其是在为皇子选妃的背景下,这个家世并不算特别突出。更重要的是,按常理,皇帝在此类选秀中,本不应再为自己挑选新人。
然而,“女主光环”在此刻显现!甄嬛不仅成功进入复选,更在一场目标明确的皇子选妃秀中,被皇帝雍正亲自“留牌子”,并指定为“学规矩宫女”!这意味着,雍正皇帝在为自己儿子选妃的同时,也为自己挑选了一位预备役的嫔妃!
至于原剧中的那句诗“嬛嬛一袅楚宫腰”,沈眉庄推测,若甄嬛真在面圣时说了,在正史雍正帝面前,没有纯元光环,恐怕非但不会加分,反而可能被斥为“轻浮”、“卖弄”,甚至可能直接“撂牌子”。
但剧情融合之下,或许这句话反而成了某种契机?或者她根本没说?无论如何,结果是,她入了宫,开始了“学规矩”的生涯。
“学规矩宫女……一年后封答应……”沈眉庄心中默念,“这条路,起点低微,步步荆棘。晋升全看圣心、子嗣和运气。甄嬛……你的‘女主光环’,能支撑你走多远呢?”
“父亲,母亲……女儿幸不辱命。”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尘埃落定的轻松与坚定。
紫禁城的风云,皇子的府邸……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但沈眉庄无所畏惧。她早已将“安分守己”刻入骨血,将“家族平安”奉为圭臬。她会继续扮演好弘昼侧福晋的角色,在这正史位面的漩涡边缘,守护住沈家的安宁!
她的星辰大海,或许不再光芒万丈,但必将……风平浪静。至于甄嬛那波澜壮阔的宫斗传奇?那将是另一个的故事了。
选秀结束,沈眉庄被“撂牌子,准回家”后,便正式进入了备嫁阶段。按照旗人习俗,沈家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她准备嫁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