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在积分与长生的疯狂驱动下,以一种近乎魔幻的效率,倏忽而过。
大宋,这台被“灵佑真人” 强行注入灵魂和燃料的庞大机器,爆发出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能量。
汴京朝堂,那面巨大的积分玉板之上,名字起起落落,积分你追我赶,俨然成了一个另类而残酷的战场。能者上,庸者下,贪者惩,效率至上成了唯一的潜规则。
农业:新式农具、高产作物的推广远超预期,各地粮仓前所未有的充盈,甚至出现了“谷贱伤农”的苗头,旋即被朝廷以保护价收购储备为军粮化解。
工业:依托新式高炉和改进的采矿技术,钢铁产量翻了数倍,质量亦大幅提升,为军械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工:这是变化最惊人、投入最疯狂的领域!在“神工”胡三(现已官至工部侍郎)的带领下,军器监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工匠,在积分、重赏、官职、乃至传说中“法器” 的诱惑下,日夜不休地钻研、试验、改进…燧发枪被赐名“神火铳”现在已能小规模量产,虽精度和射速依旧感人,但组成的齐射方阵已具毁灭性威力。
铸造技术突飞猛进,野战轻型炮和攻城重炮相继问世,尽管笨重,但试射时地动山摇、糜烂数里的场景,让所有观摩的文武大臣热血沸腾,又心惊肉跳。
开花弹、震天雷等爆炸物也纷纷被捣鼓出来,虽然安全性依旧是个大问题,但没人能否认其恐怖的杀伤力。
军制:狄青等将领全力推行新式练兵法,强调纪律、协同、火力投射。一支脱胎换骨的新军,已初具雏形。
唯一让皇帝和枢密院头疼的是——马匹,中原缺马,良种战马更是稀缺。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非一日之功。
然而,此刻坐在龙椅上的宋仁宗赵祯,眼中已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
他看着兵部与枢密院联合呈上的、那份详细得令人发指的北伐方略,看着沙盘上标注的一个个辽国要塞、一座座燕云城池,心中只有一个疯狂燃烧的念头:
“打!必须打!”
“燕云十六州!幽蓟之地! 那是朕的积分!是朕的蟠桃!是朕的万世英名!”
“马匹不够?”皇帝冷笑一声,猛地一拍御案,“那就用火炮轰开他们的城门,用火铳射穿他们的骑兵,用炸弹把他们炸上天!”
“朕有神兵利器,何须与之比拼骑射?”
他的狂热,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整个朝堂,以往重文抑武的风气,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如今,在垂拱殿上,文臣武将,泾渭分明却又目标一致!
文臣们摩拳擦掌,计算着粮草辎重、民夫调配、战后安抚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积分。
武将们眼冒绿光,仿佛看到的不是凶险的战场,而是行走的积分大礼包!砍一个辽兵多少积分?攻下一座城池多少积分?生擒敌将多少积分?国师府给出的明细清单,早已人手一份,背得滚瓜烂熟!
打仗? 以前是苦差事,是玩命!现在?那是发家致富、光宗耀祖、通往长生的金光大道!
“陛下圣明!”以狄青为首的一众将领激动得满脸通红,抱拳怒吼,“臣等愿为陛下前驱,为我大宋收复故土!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臣等必竭尽全力,保障大军供应,安定后方民心!”文臣们也不甘示弱,纷纷表态。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里面积分海了去了,宋仁宗看着群情激昂、求战心切的臣子们,龙心大悦,霍然起身:“好!”
“传朕旨意:”
“擢狄青为北伐大元帅,统辖诸军!”
“户部、工部、兵部,全力配合,调集粮草军械,不得有误!”
“诏告天下:北伐契丹,收复燕云!”
“凡有功将士,无论出身,皆按‘国师府功勋条例’,厚赏积分,不吝封侯之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彻大殿。
旨意传出,整个大宋为之沸腾!
军队开拔,粮草启运,工坊日夜赶工…一场以积分和长生为旗帜、以钢铁和火药为爪牙的灭国级战争,缓缓拉开了帷幕。
观星阁内,气氛与外界备战北伐的金戈铁马、肃杀激昂截然不同,一派静谧祥和,甚至带着几分童趣。
软榻上,年仅四岁的太子赵旭正襟危坐,小脸绷得紧紧的,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但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却忍不住好奇地偷偷打量着对面那位周身笼罩着淡淡光晕、好看得不像凡人的“灵佑娘子”,母后说,以后这就是他的妻子,他当时开心的捂着小嘴巴笑。
林噙霜坐在一旁,看着太子那副小大人似的可爱模样,忍不住掩嘴轻笑,眼中满是喜爱与得意。她拿起一块精致的宫点,柔声道:“太子殿下,尝尝这个?可甜了。”
太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奶声奶气地道谢:“谢谢林淑人。” 礼仪周全,显然是宫中嬷嬷严格教导过的。
盛墨兰斜倚在窗边的软枕上,姿态慵懒,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