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薇薇凌晨特意重点准备的问题。她立刻回答:“我们的成本测算基于两个数据:一是与供应商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设备采购价比市场价低20%,且提供免费维修服务;二是平台的‘循环租赁’模式,比如充电宝的平均使用周期能达到18个月,远超行业平均的12个月。未来扩大规模时,我们计划引入‘学生代理’机制,降低仓储和配送成本,预计能将折旧成本稳定在12%-15%之间。”
回答完,她还特意看向李萌:“萌姐,这里可以补充一下咱们的设备管理系统,能更直观地说明成本控制逻辑。”李萌立刻打开电脑,调出设备管理系统的界面:“大家看,这个系统能实时监控每一件物品的使用次数、维修记录和折旧情况,比如这台投影仪,已经使用了10个月,维修次数为0,按照当前的使用频率,还能继续租赁8个月,折旧成本完全可控。”
陆承宇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默默记录着几人的问答——他发现林薇薇在提到“学生代理”时,语速稍微快了些,可能是有点紧张;张弛在模仿评委提问时,没有涉及“用户留存”的问题,需要提醒他补充。等一轮模拟结束,他才开口:“整体没问题,但有两个小建议:一是薇薇在说成本控制时,可以放慢语速,把‘学生代理’的具体模式再讲细一点,评委可能会感兴趣;二是张弛可以加一个‘用户留存’的提问,比如‘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复购率’,咱们之前准备的‘新生礼包’方案,正好可以展示出来。”
“对哦!我怎么把这个忘了!”张弛拍了下脑袋,赶紧在资料上补充“用户留存”的问题,“咱们的‘新生礼包’——刚入学的学生租满3件物品送1次免费清洁服务,这个点特别贴近学生需求,必须在答辩里提到!”
林薇薇也点点头,在笔记本上标注“放慢语速,细化学生代理”。她看着陆承宇,心里满是感激——每次团队演练,他总能精准地找出问题,既不打断大家的节奏,又能给出实用的建议。就像上次核对复购率数据时,他也是一眼就发现了统计标准的问题,避免了关键失误。
“好了,咱们再练一遍,这次重点注意语速和新增的问题!”林薇薇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话筒”,再次开始模拟答辩。阳光透过窗户,慢慢移到她的脚下,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休息室里每个人的身影,都映得格外认真。
不知不觉,已经快八点半了。礼堂外传来了观众入场的声音,隐约能听到主持人调试麦克风的动静。李萌看了眼时间,赶紧关掉电脑,把三个备用U盘分别放进不同的口袋——一个放在自己的西装内袋,一个交给张弛,还有一个递给林薇薇:“每人带一个,万一中途有人没跟上,也能及时补救。”
张弛也把打印好的资料分发给大家,每一份资料上都用荧光笔标出了重点数据:“这是咱们的‘救命稻草’,实在记不住就瞟一眼,别慌。”
林薇薇接过资料和U盘,把它们放进随身的手提袋里。她走到镜子前,整理了一下白色西装的领口,又对着镜子练习了一个微笑——镜子里的自己,眼神坚定,嘴角上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站在讲台前会紧张到忘词的女孩了。
“紧张吗?”陆承宇走到她身边,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刚在楼下便利店买的,黑巧,能提神,也能缓解紧张。”
林薇薇接过巧克力,剥开包装纸咬了一口,微苦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却让她瞬间冷静下来。“有点,但更多的是期待。”她看着陆承宇,认真地说,“不管结果怎么样,能和你们一起走到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
“别这么说,咱们肯定能拿奖。”陆承宇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带着笃定,“你忘了?咱们的项目不仅有数据支撑,还有实实在在的用户反馈——上次那个租凉席的女生,不是还特意发消息说‘帮她解决了暑假留校的大问题’吗?评委肯定会认可这种贴近学生需求的项目。”
正说着,礼堂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提醒他们:“还有十分钟就要开始抽签了,请各团队派代表到前台集合。”
“我去吧!”张弛立刻站起来,把资料塞进包里,“你们再最后过一遍重点,我很快就回来!”
张弛离开后,休息室里安静了不少。林薇薇靠在墙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快速过了一遍答辩流程:开场介绍(1分钟)→项目背景(2分钟)→运营数据(3分钟)→盈利模型(3分钟)→未来规划(1分钟)→问答环节(5分钟)。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每个数据的具体数值,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薇薇,你看!”李萌突然指着手机,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咱们学校的校园论坛上,有人发了‘支持校园租赁平台’的帖子,好多同学都在下面留言,说用过咱们的平台,觉得特别方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