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漫街,闲游备程
都乐镇的晨光带着草木的清润,漫过乐安旅店的木窗时,叶青云正对着铜镜整理道袍。昨日成功邀请孙大夫同行,又敲定了行军散的配方,他心情轻快,连指尖都带着笑意。小白狐蜷在镜前的梳妆台上,用爪子拨弄着他放在一旁的玉簪,时不时抬头对着他 “嗷呜” 轻叫,像是在催促。
“别急,今日咱们在镇上多待一天,采购些药材和干粮,明日再出发。” 叶青云弯腰抱起小白狐,用指腹蹭了蹭它的下巴,“孙大夫也说要买点都乐镇的特产草药,咱们正好一起逛逛。”
下楼时,玄机子和孙大夫已在前厅等候。玄机子手里拿着一本《青囊经》,正和孙大夫讨论其中的草药配伍;孙大夫则提着一个空药篮,准备装些常用药材。刘武和几名暗卫也已收拾妥当,正站在门口检查马车 —— 昨日已派人给吴家堡送了信,今日只需备好物资,明日便可顺利启程。
“都准备好了?那咱们就出发吧。” 叶青云笑着走上前,将小白狐放在肩头,“先去西街的药材行,孙大夫说那里的草药最全;再去东街的杂货铺,买些干粮和伤药,路上用得上。”
一行人走出旅店,街上早已热闹非凡。药农们背着满篓的草药往药铺送,筐子里的黄芩、当归、薄荷还带着晨露;医馆的伙计站在门口吆喝,招揽着过往的客人;还有些小贩推着小车,售卖着用草药做的糖糕、凉茶,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药香。
孙大夫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查看路边摊位上的草药,遇到品相好的黄芪、党参,便买上一些,放进药篮:“这些草药在吴家堡不好找,多备些,以后给孩子和民工治病能用得上。”
叶青云跟在一旁,帮着拎药包,小白狐则从他肩头跳下来,跑到路边的小花丛旁,追着蝴蝶跑了两圈,又乖乖跑回来,叼着一朵小紫花,放在孙大夫的药篮边,惹得孙大夫哈哈大笑:“这小家伙倒是贴心,还知道给我送花。”
玄机子走在最后,目光扫过街上的建筑,时不时驻足观察 —— 都乐镇的房屋多依地势而建,门窗朝向多避开风口,可见镇上的人也懂些 basic 的风水之道,只是不如道门专业。
二、三岔口冷,铺冷人愁
逛到正午,一行人走到镇中心的三岔口。这里是三条街道的交汇处,本该是热闹之地,可路口西侧的一家杂货铺,却透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冷寂。
杂货铺的门面是老旧的木质结构,门板上的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的木纹;门口的招牌歪歪斜斜地挂着,上面 “王记杂货” 四个字模糊不清,还沾着不少灰尘;橱窗里的货物摆得稀疏,几袋面粉、几捆麻绳、几个陶罐,都积着厚厚的灰,像是许久没卖出去过。
铺子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正坐在小板凳上,背靠着门框,手里拿着一根旱烟,却没点燃,只是望着路口的人流发呆。他穿着一件打补丁的粗布短褂,袖口磨得发亮,脸上满是皱纹,眼神浑浊,透着浓浓的疲惫,连有人路过,都懒得抬头招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岔口另外两家店铺 —— 一家包子铺,客人排着长队,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飘出老远;一家布庄,老板娘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手里拿着布料介绍着花色,一派热闹景象。
“奇怪,这三岔口明明是旺地,怎么这家杂货铺这么冷清?” 刘武忍不住嘀咕,“连个客人都没有,怕不是要倒闭了。”
叶青云也觉得蹊跷,走上前几步,仔细观察着杂货铺的位置 —— 三条街道在此交汇,其中一条街道正对着杂货铺的正门,形成一道笔直的 “路冲”,像是一把利剑,直冲店铺门面;风从街口吹来,毫无遮挡地灌进铺子里,卷起地上的灰尘,显得格外杂乱。
“是迎门煞。” 叶青云眉头微蹙,轻声道,“路冲直对正门,气流直冲而入,散而不聚,这是‘迎门煞’,民间常说‘迎门煞,猛如虎’,不仅会散财,还会伤人。”
玄机子走上前,点头附和:“没错,这煞气最是凶戾。路冲如箭,直冲门面,会导致店铺人气不聚,财气流失;长期住在此地或经营店铺,还会受煞气影响,家人健康受损,诸事不顺。你看这老汉,面色蜡黄,眼神浑浊,定是长期受煞气侵扰,积劳成疾。”
孙大夫也凑上前,仔细打量着老汉,轻声道:“老汉的脉象应该很虚,气血不足,怕是经常失眠、头痛,还会有脾胃虚弱的毛病 —— 煞气侵体,最先伤的就是气血。”
小白狐这时跑到杂货铺门口,对着路冲的方向 “呜呜” 叫了两声,尾巴绷得笔直,像是在感知煞气的存在。老汉终于抬起头,看到叶青云一行人,眼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地问:“你们…… 是来买东西的?”
“老伯,我们路过,想跟您聊几句。” 叶青云走到老汉面前,语气温和,“您这铺子,是不是一直生意不好?家里人是不是也常生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