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河流如同银色的丝带,从不同方向汇入港口。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新造的工厂,码头边的堡垒都清晰可见。
"看那边!昨天的那个工厂",乌兰指向下面。在阳光照射下,一片反光区域格外显眼,那是新建的工厂,那个工厂是用来分离氢气和氧气的工厂。
一阵气流突然袭来,发动机的运作声传来,飞艇在轻轻摇晃。
林驾驶员迅速挪动到驾驶位,他推下动力连接杆,齿轮箱发出清脆的咔嗒声。邱三田能够感觉到,巨大的飞艇在慢慢移动。
"高度两千!"林驾驶员喊道,"顺风的情况下,飞艇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三十公里每小时。如果是逆风,大约能飞十八到二十公里每小时。"
邱三田好奇的问道:“这玩意就像风帆船一样?”
林工哈哈大笑,“对,这就是飘在空中的空气船”
他转头问所有人,“各位长官,要不要再爬高一千米!”
众人全都在点头,他一边给四个气囊再次充气,一边喊道:“记住,载重一吨的情况下,最高也只能飞三千米!”
乌兰兴奋的问:“最高能飞多高?”
林工笑着说道:“两个驾驶员,我们最高飞到过六千米的高空,但三千米以后,要放下观察窗牛皮,封闭舱室,然后打开那个黄色的气瓶”
他指了指了右后方的一个气瓶,“高空缺氧,不能长时间逗留。”
在三千米高空,邱三田看到了最震撼的景象:海参崴与周围的山水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海上的船队如同小蚂蚁。
刘得贵这个重武器狂人,好奇的问众人,“如果,我把一吨迫击炮弹扔下去,会怎样?”
邱三田突然意识到,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一个全新的、掌控陆海空的战略支点。
下降时,阳光开始偏斜,给城市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邱三田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城墙、港口和街道,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涌上心头。在这个高度,所有的困难都显得渺小,所有的距离都变得可以丈量。
当飞艇的缆绳再次固定,四人走出驾驶舱时,眼睛里都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邱三田最后看了一眼那两个悬浮在地面之上的巨大气囊。它们在夕阳中泛着橘红色的光芒,像两个守护者,默默注视着这片即将发生巨变的土地。
但他知道,从今天起,战争规则将被彻底改变。
晚饭后,邱三田刚在指挥部院子里踱完步,正捧着茶盏望着远处海参崴港口的灯火出神,忽然被勤务兵打断:"营长,工程师小组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帐篷内,几名穿着工装的工程师早已候着。为首的正是飞艇基地负责人林工,他手里攥着一叠本子,开门见山道:"邱营长,下个月全部的二十艘飞艇会全部交付,我们打算从部队里选拔第一批驾驶员。"
"哦?"邱三田放下茶盏,"有什么标准?"
林工推了推眼镜,从背包里取出一沓文件:"根据飞艇的设计参数和我们前期的实际使用,氢气飞艇驾驶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他竖起手指,逐条列举:
"第一,身体素质。飞艇驾驶舱空间狭小,升降时气压变化剧烈,驾驶员必须无晕眩、恐高症状,肺活量不低于4000毫升,明天先测肺活量。"
第二,要认字,至少要能看得懂操作手册。
"第三,反应速度。"林工翻开第二页,"飞艇操控杆极为灵敏,稍有不慎就会失控。"
"第四,方向感。"他指着第三条,"飞艇一旦迷失方向,那会很麻烦。我们要求驾驶员能在完全无参照物的云层中保持方位感,最好有航海水手或测绘经验。要是能知道使用航海钟和六分仪最好"
"第五,心理素质。"林工语气加重,"飞艇升空后,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观察过,那些在炮火中仍能冷静计算弹道的炮兵,往往更适合。"
"最后,"他合上文件,"学习能力。飞艇操控涉及气象学、机械原理和导航计算,我们计划先培训一个月,但基础悟性必须过关。"
帐篷内一时寂静。邱三田摩挲着茶盏边缘,忽然说道:"看来,我们需要找几个水兵。六分仪和海航肿,我们都不会!另外,这里认识字的并不多,我统计过营里能识字和写字的人,不超过一百人。"
身边刘得贵挠挠头:"要不,我们找郑统领要一批海员?"
林工提醒道:“可以直接从水手学院里找刚刚毕业的航海生,他们的知识足够,只要身体素质过关,就能做飞艇驾驶员。”
邱三田直接说道:“第一,明日就让所有识字的人跟随林工学习;第二,刘得贵你明天派人去海参崴港直接招水手,我来给郑统领写信。第三,从今日起,所有人都要看是学写字,年底我要考核,认不出一千个字,给老子滚去其他步兵营!”
等,工程都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