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薇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地带着廖奎打好饭——一份土豆烧肉,一份炒青菜,两个白面馒头。她正寻找空位,一个略带威严却又不失温和的声音叫住了她:
“小薇。”
谢薇回头,脸上立刻露出恭敬又带着点亲近的笑容:“周伯伯!”
廖奎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年纪约莫五十多岁、气质儒雅中透着精干的中年男人站在不远处,手里也端着饭盆,正微笑着看着他们。廖奎认得他,地区比赛时,这位周主任是省农科院方面的主要评委之一,地位不低。看来,这就是谢薇之前跑关系,将他弄进这个培训班的关键人物,也是她父亲的老战友。
周主任目光温和地落在廖奎身上,带着审视,却并不让人反感,他笑着对谢薇说:“这就是你之前跟我反复提起的那位,从红星公社来的,比较厉害的廖奎同志吧?”
谢薇脸颊微红,带着点小骄傲,用力点头:“是的,周伯伯。廖奎同志在基层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技术也很过硬。”
周主任看向廖奎,语气平和:“廖奎同志,欢迎你来参加培训。小薇可是没少在我面前夸你,说你是个难得的人才。希望你在培训班好好学习,把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好好结合起来,更上一层楼。”
廖奎连忙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谢谢周主任,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
“好,年轻人有这股劲头就好。”周主任笑了笑,又和谢薇寒暄了两句,便端着饭盆走向了另一桌。
看着周主任离开的背影,廖奎心里明白,谢薇为了他,确实动用了不少关系和人情。这份沉甸甸的情意,和他脑子里那个刚刚发布的、不学习就循环播放政治文章的坑爹系统任务,像两股力量,一推一拉,让他对即将开始的培训班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这顿饭,廖奎吃得有些心不在焉。他一边应付着谢薇的轻声细语,一边已经开始在脑子里规划,今天那四个小时的理论学习,该从哪本教材开始了。
逆袭之路,从被迫聆听《关于养猪的政治思想》的威胁下,正式开始了。
周主任的话和脑中那该死的系统任务,像两根鞭子,抽打着廖奎的神经。午饭一结束,送走谢薇,他便迫不及待地回到招待所,一头扎进了【虚拟训练空间】。他先是调出《兽医学》教材,设定好时间流速,开始疯狂啃读。然而,那些成体系的解剖学名词、复杂的病理机制、严谨的药理学原理,对于习惯了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靠系统和经验直觉解决问题的廖奎来说,不啻于天书。看了一个多小时(现实中不到十分钟),他感觉脑袋像被塞进了一团浆糊,效率极低。
“不行,闭门造车不是办法。”廖奎退出空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决定寻求外援。
下午,他找到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的谢薇。
“谢薇,”他斟酌着开口,脸上带着少有的、对知识渴求的急切,“培训班快开始了,我……我底子薄,尤其是理论方面,跟孙建国他们那些科班出身的没法比。我想趁着开学前这几天,赶紧找些基础的书看看,恶补一下。你……你知道哪里书比较全吗?”
谢薇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比看到她给自己买新衣服时还要高兴。她一直希望廖奎能更重视理论学习,将他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如今见他主动提出,简直是喜出望外。
“你想学习?太好了!”谢薇放下手中的文件,笑容明媚,“走,我现在就带你去!省城最大的新华书店,那里的农业和畜牧兽医类书籍最全了!”
她雷厉风行,当即请了会儿假,领着廖奎就出了农科院,坐上了前往市中心方向的公交车。
省城的新华书店果然气派,三层楼的建筑,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最新的出版物和领袖着作。里面人头攒动,却异常安静,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人们寻找书籍时轻微的脚步声,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特有的香气。
在谢薇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了自然科学专区,找到了畜牧兽医类的书架。看着那一排排密密麻麻、书名深奥的书籍,廖奎再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谢薇却如同鱼儿入了水,熟练地穿梭在书架间,不时抽出一两本书翻看,然后递给廖奎:“这本《家畜解剖学》是基础,必须看。”“这本《兽医病理学入门》比较浅显,适合你先建立概念。”“还有这个,《常见猪病防治图谱》,图文结合,你应该容易理解。”
她挑书的眼光精准而实用,完全是从廖奎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不一会儿,廖奎怀里就抱了厚厚一摞书,感觉分量十足,不仅是书的重量,更是知识的重量,以及……即将花费的钱。
来到收款台,戴着眼镜的女售货员噼里啪啦打着算盘,报出一个数字:“一共是二十八块七毛五,外加五张工业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