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在畜牧科工作,依旧负责那些杂务,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沉静,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不再主动参与知青们私下的抱怨和议论,即使听到,也只是默默走开,或者生硬地转换话题。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具体的工作中,喂猪、清理圈舍、跟着秦技术员学习辨认草药,动作比以前更加踏实、卖力。
一天傍晚,收工之后,周申趁着周围没人,快步走到正在检查猪舍门闩的廖奎身边。
“廖技术员。”他低声叫道。
廖奎回过头,看到是周申,点了点头:“周申,有事?”
周申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有感激,也有后怕。“廖哥,”他换了个更亲近的称呼,声音压得更低,“上次……谢谢你提醒我。要不是你点醒我,我这次……恐怕就不只是写检讨那么简单了。”
他的语气诚恳,带着经历风波后的清醒。工作组的手段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政治的凶险。
廖奎看着他眼中尚未完全散去的惊悸,以及那份努力想要沉稳下来的样子,心中了然。他拍了拍周申的肩膀,语气平和:“过去了就好。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做事,多思量,保护好自己。”
“我明白。”周申重重点头,“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有些事,想想可以,但不能说,更不能做。”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廖哥你放心,该看的,该听的,我心里还是有数。”
这句话暗示着,他虽然收敛了言行,但并未完全封闭自己,他那个来自五湖四海、消息灵通的关系网,依然在默默地运转,只是变得更加隐秘和谨慎。这无疑仍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廖奎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说什么。周申的醒悟和转变,对他和谢薇而言,并非坏事。一个更加谨慎、但依然保有信息渠道的周申,在未来的某些时刻,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外出学习”的风声如同一声发令枪,催促着廖奎和谢薇进入了营救计划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物资储备阶段。他们必须为可能发生的长途跋涉、野外隐匿乃至突发状况,准备好充足的“弹药”。
手中那一小叠来之不易的票券,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开始有计划地、分批分次地在场部商店进行“采购”。每次数量不多,避免引人注目,但积少成多。
廖奎会用全国粮票购买大量最实在、最耐储存的炒面(一种将面粉、豆粉等炒熟制成的便携干粮)和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谢薇则负责用副食票购买食盐、白糖这类既能补充体力又能调味的必需品,偶尔还会用布票扯上几尺最普通的深色粗布,用途暂未明说,但显然也是为了行动准备。
这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物资,被他们小心地储存在土坯房的角落,作为明面上的储备和掩护。
然而,真正的核心储备,则是在【幸福小屋】内秘密进行。空间出产的高品质土豆和萝卜被大量切片、晒干或烤制,变成易于保存的菜干。系统奖励的肉类被仔细切割、腌制、风干成坚硬的肉条。大量的压缩饼干、巧克力、水果罐头被分门别类地码放整齐。
药品是重中之重。除了之前换来的磺胺、止痛膏和药油,他们又通过系统奖励和黑市渠道,补充了更多的消炎粉、止血带、纱布、感冒药和净水药片。廖奎甚至利用【虚拟训练空间】模拟了多种外伤应急处理场景,确保两人都能熟练使用这些药品。
工具方面,高强度尼龙绳被仔细缠绕伪装,厚背砍柴刀和祖传杀猪刀打磨得锋利雪亮,多功能军刀检查了每一个部件。御寒的衣物,除了他们自身的,还额外准备了两套厚实的、半旧的棉衣棉裤和棉帽,尺寸明显是给谢广安和萧雅姿准备的。
所有的物资都被仔细打包,分成几个模块:紧急行动包(内含高能量食物、药品、水、火种、刀具,随时可取用)、主要储备包(大量食物和基础物资)、以及专门的药品工具包。
看着空间角落里那堆码放整齐、种类齐全的储备,廖奎和谢薇心中稍安。这些物资,是他们面对未知险途的底气,是支撑他们和父母穿越黑暗、奔向光明的能量源泉。最后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而又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只待那个关键的时刻到来。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逆流60年代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