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洛阳朝议·周帜稳
东宫暖阁的门帘被掀得簌簌响,十几位身着绯色、青色官袍的官员挤在门口,为首的礼部尚书李谷鬓角沾着汗,手里还攥着卷皱巴巴的奏疏,刚踏进门就急声开口:“娘娘,万万不能啊!女子入营戍边,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事,传出去恐遭天下非议,还会让联军觉得我后周无人可用啊!”
符祥瑞刚喝完军医送来的汤药,瓷碗还放在手边的小几上,热气袅袅缠着她鬓边的银钗。她抬眼看向门口乌泱泱的官员,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脸——这些人里,有随柴荣征战过淮南的老将,也有定都洛阳后新归附的州府官员,算下来竟有三十余人,比上个月朝会时多了近两倍。
“李尚书先别急,”符祥瑞示意宫女给众人搬来坐凳,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波澜,“先说说,为何觉得女子入营不可行?是觉得她们战力不足,还是觉得‘女子’二字,本就不该出现在军营?”
李谷刚要坐下,闻言又直起身,双手捧着奏疏躬身道:“娘娘明鉴!古礼有云‘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军营乃杀伐之地,女子柔弱者居多,如何能扛得住甲胄、握得住长枪?再者,如今我后周刚收复二十余州府,正该向天下显我雄威,若让女子上阵,岂不是让宋军笑我后周无人,让联军轻视我等,后续盟约恐难坚守啊!”
他话音刚落,旁边的户部侍郎王溥立刻附和:“李尚书所言极是!臣昨日清点粮草,虽洛阳府库充盈,可若要额外供养一支女子部队,需添衣甲、置兵器,还要请教头训练,这笔开销可不是小数目。如今我后周刚从二十州府扩至五十州府,新归附的州府还需赈济灾民、整顿吏治,每一分钱都该用在刀刃上啊!”
官员们纷纷点头,暖阁里的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符祥瑞静静听着,目光落在窗台上那盆刚冒芽的兰草上——那是定都洛阳时,韩通从汴梁御花园移栽来的,如今在暖阁里长得愈发精神,倒像极了如今渐渐站稳脚跟的后周。
“诸位大人说的,都是实情。”符祥瑞等议论声稍歇,才缓缓开口,指尖轻轻叩了叩小几上的州府舆图,“可诸位大人有没有想过,为何新归附的三十州府百姓,愿意缴粮纳赋,愿意让自家子弟来洛阳参军?”
她抬手点向舆图上标注的“汝州”“许州”,声音里多了几分沉意:“上个月汝州遭蝗灾,是军中将士家眷带着农具去田里捕蝗,连着忙了三日夜,才保住了大半庄稼;许州城防修缮,是城里的绣娘连夜赶制了三百面军旗,让守军能在宋军偷袭时辨清敌我。这些女子,有的能骑马射箭,有的能疗伤辨药,有的甚至能看懂简单的布防图——她们不是‘柔弱者’,是我后周的百姓,是愿意为家园出力的人。”
官员们都愣住了,连李谷也皱着眉不再说话。新归附的郑州刺史赵晁是个直性子,他之前在宋军麾下时,曾见过女子运送粮草,此刻忍不住开口:“娘娘说的是,前几日我从郑州来洛阳,路上见着不少女子推着粮车往军营送粮,脚程比男丁还快些。只是……只是这‘女子部队’的名头,确实有些扎眼,不如改称‘辅营’,让她们做些后勤杂事,不直接上战场,这样既不违古礼,也能帮衬军营。”
“赵刺史这话在理,”符祥瑞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我从未想过让女子冲在前线厮杀,只是想将她们组织起来,守城门、查奸细、疗伤员、运粮草——这些事,她们能做,也做得好。至于名头,叫‘女辅营’也无妨,关键是能为将士们分担压力,让前线的男丁能安心打仗。”
她话锋一转,指尖落在舆图上汴梁的位置:“再者,诸位大人觉得,如今联军包围汴梁,宋军真的会甘心撤兵吗?上个月洛阳危机解除,宋军撤兵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们在汴梁周边增了三个营寨,显然是想等联军粮草耗尽,再坐收渔利。我后周如今虽有五十州府,可新归附的州府根基未稳,若不尽快壮大实力,等宋军缓过劲来,再联合其他势力反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官员们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兵部尚书韩令坤是柴荣旧部,他想起上个月巡查西粮道时,见着女子们背着药箱跟着军医跑前跑后,忍不住开口:“娘娘说得对,如今正是我后周积蓄力量的时候,多一分人手,就多一分胜算。臣觉得‘女辅营’可行,臣愿亲自挑选教头,教她们基本的防身术和守城之法,绝不让她们白白送死。”
有韩令坤带头,不少官员也纷纷改口。新归附的陈州刺史王审琦拱手道:“臣附议!陈州有不少女子擅长马术,臣回去后就挑选些精干的,送到洛阳来加入‘女辅营’。如今我后周势力渐强,正是上下一心的时候,哪还能拘泥于‘男女’之别?”
李谷看着众人转变的态度,手里的奏疏捏得更紧了,却也不得不承认符祥瑞所言有理。他叹了口气,躬身道:“娘娘深谋远虑,臣不及也。只是臣还有一事要奏——如今我后周已收复五十州府,疆域远超建国之初,前些日子有官员提议去掉‘后’字,改称‘周’朝,臣等商议后觉得,还是保留‘后周’二字更为稳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