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西夏传来消息,李元昊最终决定与后周结盟,双方约定互不侵犯,互通贸易。原来,苏廉在得知辽国使者贿赂西夏重臣后,当机立断,揭露了辽国的阴谋,并承诺给予西夏更多的贸易优惠,最终打动了李元昊。
符琳得知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化解了这场危机。”
许知远却提醒道:“太后不可掉以轻心。李元昊此人野心勃勃,此次结盟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若有机会,他未必不会反戈一击。”
符琳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们既要与西夏保持友好关系,也要做好防范准备。”
就在局势逐渐稳定之时,京城突然传来急报,柴宗训病重,召符琳即刻回京。符琳心中一紧,她深知柴宗训的身体一直尚可,此番突然病重,恐怕另有隐情。
她当即安排好济州的事务,命秦锋继续统筹边境防务,自己则带着李承渊火速赶往京城。一路上,符琳心绪不宁,她隐约感觉到,京城之中,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抵达京城后,符琳直奔皇宫。皇宫内气氛凝重,太医们进进出出,神色慌张。柴宗训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见到符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即虚弱地开口:“太后……你可算回来了。”
符琳上前握住他的手:“陛下安心养病,朝政之事有我打理,无需担忧。”
柴宗训咳嗽几声,缓缓道:“朕自知时日无多,后事……还需太后操劳。朕唯一的心愿,便是后周能够长治久安。”
符琳心中一酸,安慰道:“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早日康复的。”
当晚,符琳留在宫中照料柴宗训。深夜,她察觉到殿外有异动,便悄悄起身查看。只见几名黑影在殿外徘徊,似乎在窥探殿内的情况。符琳心中一凛,立刻命侍卫前去捉拿。
黑影见行踪暴露,转身便逃。侍卫们紧追不舍,最终擒获了其中一人。经过审讯,此人竟是李公公的亲信,供出是李公公指使他们监视符琳的行踪,企图寻找机会陷害她。
符琳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她没想到李公公竟敢如此大胆,在宫中策划阴谋。她当即下令将李公公打入天牢,等候发落。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次日一早,便有大臣联名上书,弹劾符琳擅权专政,意图谋反。这些大臣多是前朝旧臣,正是柴宗训暗中联络的势力。他们见李公公被抓,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发难。
符琳看着手中的弹劾奏折,心中一片冰凉。她没想到自己为后周鞠躬尽瘁,竟会遭到如此诬陷。许知远此时已赶到京城,见状连忙劝道:“太后,这些大臣显然是早有预谋,如今陛下病重,正是他们发难的好时机。我们必须尽快稳定局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符琳冷静下来,沉声道:“传我旨意,召集朝中亲信大臣,即刻在大殿议事。同时,令秦锋率领部分兵力火速进京,稳定京城秩序。”
大殿之上,弹劾符琳的大臣与支持符琳的大臣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就在僵持之际,秦锋率领大军抵达京城,驻扎在城外。消息传来,弹劾的大臣们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们没想到符琳竟会如此迅速地调兵进京。
符琳看着殿内惊慌失措的大臣,语气冰冷:“我符琳自辅佐陛下以来,一心为国,从未有过二心。尔等勾结宦官,诬陷忠良,意图谋反,该当何罪?”
那些大臣见状,深知大势已去,纷纷跪倒在地,磕头求饶:“太后饶命,臣等一时糊涂,才犯下此等大错,求太后开恩!”
符琳冷哼一声:“念在你们往日还有些功劳,暂且饶你们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免去你们的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处理完这些大臣后,符琳来到柴宗训的病榻前。柴宗训见她神色冷峻,心中已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叹了口气:“太后,是朕对不起你。”
符琳摇了摇头:“陛下无需自责,只是日后切不可再听信谗言,以免误了国家大事。”
柴宗训点点头,眼中满是愧疚。经过这场风波,他终于明白,符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后周,自己之前的猜忌实在是多余。
几日后,柴宗训的病情逐渐好转。符琳见京城局势稳定,便打算返回济州,继续处理边境事务。临行前,柴宗训亲自送她到宫门口,恳切地说:“太后,日后朝中之事,还需你多费心。边境的安危,也全靠你了。”
符琳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后周的江山社稷。”
离开京城后,符琳并未直接返回济州,而是绕道前往云安城。她想亲自查看边境的防务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云安城内,沈砚正在加紧训练士兵,见到符琳到来,连忙上前迎接:“太后亲临,末将有失远迎,望太后恕罪。”
符琳摆摆手:“无需多礼,我此次前来,是想看看城中的防务情况。”
在沈砚的陪同下,符琳登上城楼,眺望北方的辽国疆域。她神色凝重地说:“辽国虽败,但根基未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加紧训练士兵,储备粮草器械,随时准备应对辽国的反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