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众人回神,墨卿尘继续道:“皇兄,王御史所言极是。此案已非寻常小儿走失或意外惊马,更关乎朝廷法度、皇兄圣誉、天下军心民心。
臣弟奏请,此案不应草草了结,当移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公开彻查!
唯有水落石出,严惩元凶,方能彰显陛下公正圣明,安抚天下悠悠众口!”
朝堂之上,附议之声再次鼎沸。
朝堂上又是一片附议声。
季家有人站了出来,是季家三房的季璃。
“听闻三个太监中有一人乃香嫔宫中内侍栓子,经查实,是淑妃娘娘移花接木,栽赃陷害香嫔娘娘!”
季家和香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哥大嫂交待了,淑妃拿他们季家做筏子,想让季家顶包。
他也没必要再藏着掖着。
还不如站队珩王,直接和大皇子一党撕破脸!
再说,他没做官时,也曾是纨绔,和墨瑾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
对方是什么人,彼此早就心照不宣。
撇开这一层不谈,他也瞧不上永安伯府的做派。
如今,他亲眼瞧见了沈大姑娘的为人和气节,他很是叹服。
沈家乃忠烈之家,他宁愿站在正义的一方。
皇帝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满面“帝王之怒”。
“岂有此理!竟有人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戕害忠良之后,蒙蔽圣听!京兆府尹玩忽职守,着即革职查办!”
他顿了顿,声音冰寒刺骨:“此案,依珩王所奏,移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给朕彻查到底!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
退朝的钟声响起时,一道口谕也传至淑妃宫中。
“淑妃娘娘涉嫌牵连沈家四公子惊马一案,着降为嫔,夺协理六宫之权。即日起于宫中禁足,无旨不得出,静候调查!”
富丽堂皇的宫殿内,淑妃接到口谕,脸上得意的笑容瞬间僵死,手中的玉如意“啪嚓”一声摔得粉碎。
她脸色煞白如纸,踉跄一步,重重跌坐在软榻上。
片刻,便将手边的茶盏砸落在地!
降为嫔?
还夺了她掌控十余年的六宫之权?
沈家那个孩子又没死!
皇上为何处置得这样重?
到底怎么回事??
自生下大皇子,陛下便赐她协理六宫之权,多年来她在后宫早已一家独大,连皇后也要避其锋芒。
陛下甚至曾许诺,待皇儿立为太子,便晋她为贵妃!
她何曾将那个摆设般的皇后放在眼里?
只要她的儿子登基,她便是太后!
谁知,一夕之间,竟从云端跌落。
虽未挪宫,却颜面尽失。
这道旨意将晓谕六宫,她从手握大权的风光淑妃,顷刻间成了六宫的笑柄。
淑嫔??
笑话!
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她一向蔑视的皇后,竟重掌六宫权柄,受众人拜服!
她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倒霉的?!
仿佛是从秦琬琬入狱,她日夜难安,日日想着将她从牢里救出来开始的。
她又想起了宫中那些传言,秦琬琬是个灾星,谁沾上谁倒霉!
真是如此吗?
仔细想想,她好像是从送走秦琬琬开始,便由嫔升到了妃位,协理六宫。
她的心乱了!
不不,难道是沈令仪那个贱人?
她有这样好的算计?
皇后又参与了多少?
若不是她,她们母子三人,何至如此惨?
淑妃气血翻涌!
而香嫔宫中,同样接到了旨意。
虽未禁足,却被申饬管教宫人不力,罚抄宫规百遍。
香嫔听完旨意,先是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最后竟是释然一笑。
这次,她不用替淑妃背锅了。
不,是淑嫔。
高高在上的淑妃,和自己位份相同!
真是令人痛快!
可,如果不是皇后和沈令仪帮她,后半辈子,等着她的将是阴冷潮湿的冷宫。
想起冷宫的光景,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进了冷宫,甚至,还会等来淑嫔的灭口。
而她的六皇子,再无人相护。
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像宫里其他孩子一样,莫名其妙“病故”。
她笑着流泪。
抄宫规算什么,这是劫后余生。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只要她和孩子平安。
她不怕自己没有未来。
因为皇后,没有嫡子。
试想,皇后会扶持谁呢?
她要忍。
她目光逐渐变得坚定,为了六皇子,她必须抓住皇后这根救命稻草。
对,还有定北侯府,她要告诉娘家大嫂,让大嫂和定北侯府结交。
常带着侄子去看望沈昱。
定北侯府能出大姑娘这等人物,绝不简单!
御书房内,香炉青烟袅袅,却驱不散皇帝眉宇间的阴霾。
他指节叩着御案,发出沉闷的声响,心中那股被臣子与亲王联手逼迫的郁气,久久不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