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薇几乎是跑着回到学校的。胸腔里那颗心,因为刚刚在营门口与陆铮那无声却重逾千钧的交流,正有力地、欢快地跳动着,驱散了昨夜积压的所有阴霾和不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校园的小路上,跳跃着金色的光斑,连空气都带着初夏草木蒸腾的清新气息。
她直奔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刘老师看到她气喘吁吁、脸颊泛红的样子,有些惊讶:“念薇?志愿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刘老师!”沈念薇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带着一种破釜沉舟后的明朗。她将那张省医科大定向委培班的招生简章放在桌上,手指点在“战地急救与创伤外科”那一行,“老师,我想报这个!第一志愿!”
刘老师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她指的方向,眉头先是惊讶地挑起,随即又慢慢蹙紧:“这个班?念薇,你确定?这个方向……非常特殊,训练强度极大,将来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很艰苦,甚至有潜在的危险性。” 她看着沈念薇亮晶晶、没有丝毫动摇的眼睛,语气变得严肃,“这和你之前考虑的首都医科大,完全是两条路。你想清楚了吗?这不是一时冲动?”
“我想清楚了,刘老师。”沈念薇站得笔直,声音平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经过锤炼,“我知道它的特殊性和艰苦性。但我认为,这是我理想与现实最好的结合点。我想学最实用的、能在关键时刻救命的医术,去最需要医生的地方。这……也是我的志向。” 她没有提陆铮,没有提界碑,但那份决心,已然清晰无比。
刘老师沉默地注视了她几秒钟,仿佛在重新审视这个自己一直看好的学生。最终,她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理解、欣赏和一丝担忧的复杂表情,长长地叹了口气:“好!既然你决心已定,老师支持你!这份勇气和担当,值得敬佩!” 她拉开抽屉,拿出正式的志愿填报表格,“来,填表吧。这个班需要额外提交一份详细的个人陈述和思想汇报,你抓紧时间写。另外,”刘老师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因为是定向委培,尤其涉及特殊岗位需求,政审会比普通志愿更严格,流程也更长,你要有心理准备。”
“政审”?这个词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沈念薇心底漾开一圈微澜。她想起自己的家世,父母虽也是体制内,但并非军政核心;想起陆家……尤其是陆伯伯那张沉凝的脸和昨夜的低斥。一丝难以言喻的隐忧悄然爬上心头,但她迅速将其压下。她行的正坐得直,有什么好担心的?她用力点头:“我明白,老师。我这就写个人陈述。”
整个下午,沈念薇都沉浸在撰写个人陈述和思想汇报中。她写得极其认真,字斟句酌,用蓝黑色的墨水在稿纸上留下工整有力的字迹。她讲述了自己从小对医学的向往,看到亲人朋友病痛时的无力感;她提到了在陆家耳濡目染下,对军人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敬佩;她特别强调了选择“战地急救与创伤外科”方向的决心——希望用所学技能,在最危急的时刻守护生命,为像陆铮、王排长这样守护国土的人,提供坚实的后盾。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实地叙述着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
当她将填好的正式志愿表和厚厚一叠个人材料郑重地交给刘老师时,夕阳的余晖正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给桌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刘老师仔细检查了一遍,将材料收进一个崭新的牛皮纸档案袋里,用浆糊封好口,贴上专用的标签。
“好了。”刘老师将封好的档案袋放在桌上,拍了拍,“学校这边会尽快走流程上报。念薇,接下来就是等待了。政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别着急,安心复习。”
抱着如释重负的心情走出办公室,沈念薇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未来的路标已经清晰矗立,她只需坚定地向前走。然而,这份轻松并没有持续太久。
晚饭时分,陆家的气氛比昨夜更加沉凝。陆卫国回来得很晚,脸色黑得像锅底,进门时带进一股室外的燥热和尘土气,眉头锁得死紧。他连吴妈端上的饭菜都没看几眼,扒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眼神锐利地扫过陆铮:“吃完来书房。”
陆铮沉默地点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沈念薇坐在一旁,感觉空气都粘稠得让人呼吸困难。她偷偷抬眼看向陆铮,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下颌线绷得很紧,眼神深处仿佛蕴藏着风暴。王排长受伤的事,靶场的调查,还有那张模糊照片……显然有了更严峻的进展。
饭后,陆铮跟着陆卫国进了书房,厚重的木门“咔哒”一声关上,隔绝了内外。沈念薇帮着吴妈收拾碗筷,动作都有些心不在焉。书房里隐约传来压抑的谈话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她听不清具体内容,只偶尔捕捉到几个冰冷的词:“……确认了……”、“……挑衅……”、“……加强巡逻……一级戒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