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高原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医疗站门前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凤紫鸾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快步走向院子角落的仓库。她熟练地打开门,里面整齐码放着数十个麻袋,每个都装满了各类农具零件和应急物资。
"凤院长,我来帮您!"扎西妹妹揉着惺忪的睡眼,小跑着跟了过来。
凤紫鸾回头一笑:"不用,你去帮卓玛阿妈她们准备早饭吧。今天要去海拔最高的尕玛村,路远难走,得让大家吃饱了才有劲干活。"
她弯腰检查着麻袋里的工具,每一件都仔细查看是否完好。扳手、钳子、备用零件......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在高原秋收中却可能成为救命的工具。自从去年推广新式农具以来,凤紫鸾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每次下乡前都要亲自检查工具。
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凤紫鸾走出仓库,看见十几个互助队员正牵着骡马,往卡车上装载工具和物资。君陌离站在一旁,手里拿着记事本,正在核对名单。
"凤院长,早!"君陌离看见她,快步走了过来,"各组人员都到齐了,就等您分配任务。"
凤紫鸾点点头,接过记事本翻看:"县里的脱粒机都检查过了?"
"老张师傅说没问题,"君陌离答道,"不过他建议海拔高的地方最好还是准备人工脱粒的备份方案。"
"还是老张师傅想得周到。"凤紫鸾合上本子,环顾四周,"今天我们要去尕玛村,那里海拔将近四千米,青稞成熟得晚,但也最容易受霜冻影响。我打算先去地里看看具体情况,再决定怎么安排人手。"
尕玛村位于医疗站西北方向,是全州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通往村里的道路崎岖难行,每年秋收时节,村民们都提心吊胆,生怕突如其来的霜冻毁了即将到手的收成。
车队缓缓驶出医疗站大门,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随着海拔升高,空气逐渐稀薄,连绵的群山上已经能看到零星的积雪。凤紫鸾摇下车窗,一股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青稞的清香扑面而来。
"君陌离,你看那边。"她指向远处山坡上的一片金黄,"尕玛村的青稞长得比去年好多了。"
君陌离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阳光照射下,山坡上的青稞田泛着金色的光芒,沉甸甸的穗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是啊,"他嘴角微微上扬,"老周所长去年送去的耐寒青稞品种,看来真的适应了高海拔环境。"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车队终于抵达尕玛村。村口早已聚集了不少村民,看见医疗站的队伍到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凤院长!君参谋长!"村长是个身材魁梧的藏族汉子,他快步迎上来,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你们可算来了!我们村这青稞,就等着你们来帮忙收割呢!"
凤紫鸾下车与他握手:"老阿爸,别着急,我们这次带来了更多的人手和工具。先带我去地里看看青稞的长势吧。"
村长连连点头,带着众人向村后的青稞田走去。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凤紫鸾能感觉到高原稀薄的空气让呼吸变得有些困难。
"就是这片地。"村长指着前方一大片金黄的青稞田,语气中带着担忧,"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我怕突然降温,青稞还没完全成熟就被霜打了。"
凤紫鸾蹲下身,仔细查看青稞的生长情况。她轻轻拨开一株青稞的叶子,露出里面饱满的麦粒。麦粒呈现出健康的金黄色,但尚未完全硬化。
"再有五到七天就能完全成熟,"她站起身,对村长说,"但确实如您所说,这期间如果遇到强降温,后果不堪设想。"
君陌离蹲在一旁,用手搓了搓麦粒:"麦粒已经饱满,但还差一点硬度。我们得抓紧时间,在霜冻来临前完成收割。"
"霜冻一般什么时候来?"凤紫鸾转向村长。
村长掰着手指计算:"按往年经验,大概还有七八天,但今年天气反常,说不准会提前。"
凤紫鸾与君陌离交换了一个眼神。情况比预想的要紧迫。
"这样,"凤紫鸾当机立断,"我们分成两组。一组立即开始收割已经完全成熟的边缘地块,另一组继续监测中心区域的成熟度。君陌离,你带人去准备脱粒场地,务必保证明天就能投入使用。"
"明白!"君陌离迅速行动起来,召集互助队员分配任务。
凤紫鸾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尕玛村青稞成熟度不一,建议采取分批收割策略。边缘地块先行,中心区域密切监测......"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凤紫鸾抬头望去,看见几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
"村长!不好了!北坡那片青稞地,发现有霜冻的迹象!"
村长脸色骤变:"什么?这么快?"
凤紫鸾立刻合上笔记本:"带我去看看!"
众人跟随报信的村民,快步向北坡走去。约莫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一片地势较高的青稞田。凤紫鸾蹲下身,用手轻轻触摸一片青稞叶,立刻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