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业惯例,优质商业片首周末票房通常占总票房25%观众反响热烈:"原以为是套路化喜剧,没想到是逻辑缜密的推理佳作。终于看到不模仿福尔摩斯的国产推理了!听到提及埃勒里奎因、歌野晶午这些推理大师时简直惊喜。王保强的表演浑然天成,徐征真该看看什么才是合适选角——比《港囧》的包贝尔强太多了。肖阳的'王姐归来'和潘粤名的变态继父堪称亮点,刘浩然虽显青涩但合格,最惊艳当属结尾小女孩的诡谲一笑。"
主演阵容集体获得好评,虽有细微瑕疵但无碍整体观感。业内预测按此趋势,总票房有望突破十亿大关。陈止希在电话中难掩兴奋,尽管近年《泰囧》《 鱼》接连刷新纪录,但国产片破十亿仍属凤毛麟角——此前仅13部达成此成就,且多为大制作影片。
她此前监制的《煎饼侠》虽创十亿票房,却因质量争议透支了大鹏的导演信誉。相较之下,《唐人街探案》的高口碑为系列开发奠定基础。不过最终票房仍取决于后续市场竞争——若遇强劲对手恐将影响走势。
八月初,影市迎来新变数:程龙新作《绝地逃亡》正式登陆院线。
2016年暑期档进入后半程,多部重磅影片相继登场,引发影迷与媒体的广泛关注。
焦点主要聚集在两场颇具看点的票房较量上。
首先是两大功夫巨星的正面对决:程龙的《绝地逃亡》与李濂杰的《封神传奇》。自2012年《十二生肖》后,程龙作品口碑持续走低,《警察故事2013》《天将雄师》等片中标志性的功夫喜剧元素减少,文戏比重增加。李濂杰同样面临创作瓶颈,《龙门飞甲》后参演的多为《不二神探》这类评价不佳的作品,加之近年慈善基金与信仰争议,公众形象有所下滑。
这场对决颇具戏剧性:两部影片均投资数亿,女主角同为范栤栤,且都与发行方签订10亿票房保底协议。《绝地逃亡》倚仗程龙的观众基础,《封神传奇》则凭借豪华演员阵容,可谓各具优势。
另一场较量发生在《唐人街探案》与《盗墓笔记》之间。尽管类型迥异,但网友巧妙构建起关联——弧光影视此前宣布《唐人街探案》隶属"绿藤刑侦宇宙",该系列前作《法医秦明》曾与《盗墓笔记》同期竞争。更令观众津津乐道的是,此次《盗墓笔记》电影与奇异TV网剧《老九门》形成联动,形成对《唐人街探案》的"双线夹击"。
"专注电影本身的竞争就好。"孟浩在办公室通电话时强调,"宣传重点应该放在作品质量上。"电话那头的陈止希表示赞同:"观众自发讨论无妨,但官方宣传要把握分寸。"
当谈及对手的首周末票房时,孟浩得知《盗墓笔记》三天斩获4.2亿,不禁轻叹:"这个数字...比我们高啊。"
"主演麓韩确实是当前最火的顶流。发行方那边放话,光靠粉丝就能保证七八亿票房,所以直接签了10亿的保底协议。"
"吹牛吧?流量明星的粉丝最多撑个两三亿票房,电影可是要实打实掏钱买票的。"
孟浩对陈止希提到的"粉丝基本盘"表示怀疑。
"现在业内对'流量明星'在电影市场的价值还有争议。"
互联网资本进入后,传统影视行业的规则被彻底改变,"流量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过去演员必须靠作品说话,有了代表作才能积累人气,有了人气才能带动收视率,电视台才会买单,最终通过广告变现。
如今互联网资本一手掌控影视制作,一手掌握播出平台,利用大数据强行推送内容。明星也效仿韩流模式,主打偶像路线,靠粉丝经济赚钱。
阿里就是典型案例。
年初阿里影业宣布开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声称要打破传统制作模式,完全依赖大数据决策。
剧本不再需要专业编剧,而是通过大数据筛选观众最爱的桥段拼凑而成。选角也不由导演决定,直接采用网友票选的刘一菲和杨阳。
阿里影业称之为"影视数字化",如果成功,影视行业将告别靠运气的时代,所有成功要素都能用数据计算。
这种"万事皆可数据化"的做法,很符合外界对阿里的固有印象。
该片由儒意影业联合出品,定档明年上映,业内都在观望结果。
回到当前,《盗墓笔记》首周票房虽远超《唐人街探案》,口碑却天差地别。
上映三天豆瓣评分仅4.8,比去年的网剧版还低。观众吐槽:"看完这部电影,突然觉得《九层妖塔》也没那么难看了。"
网友说到做到,《九层妖塔》评分从4.3涨到了4.8。看来同样是烂片,看久了反而容易接受。
口碑崩盘意味着很难吸引普通观众,票房能走多远全看粉丝有多支持自家偶像。
工作日票房通常会下滑,《唐人街探案》首周工作日的跌幅在30%以内,还算正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