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站在犷平县的土墙上,看着城外浩浩荡荡、满载而归的“草原零元购旅行团”,心情好比前世双十一清空购物车后又发现店家返了巨额优惠券。
“兄弟们!看见没!”他挥舞着胳膊,对着城下正在安营扎寨、兴高采烈的士兵们喊道,“这就叫效率!三天!仅仅三天!咱们就用几百个兄弟的代价,换来了五千多乌桓骑兵的扑街,外加数不清的牛羊马匹、皮毛帐篷!这买卖,血赚不亏啊!”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鬼哭狼嚎般的欢呼,夹杂着“将军威武”、“跟着将军有肉吃”的呐喊,气氛热烈得像是在开庆功宴,而不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单方面)碾压式的战斗。
赵云站在张承身侧,看着眼前这如同丰收庆典般的场景,心情复杂。他不得不承认,华将军这种……嗯,独特的战前动员和战后总结方式,对于提振士气有着匪夷所思的效果。只是那“零元购”、“扑街”之类的词汇,听着总让人觉得这场严肃的军事行动充满了某种难以言说的市井气息。
“子龙啊,”张承得意地搂住赵云的肩膀(这次赵云身体僵了一下,但没躲开),“看见没?对付这种软柿子,就得快准狠!趁他没反应过来,一巴掌拍扁!让他连汁儿都爆出来!咱们这叫……爆浆果汁软糖战术!”
赵云:“……” 他默默地将“爆浆果汁软糖”这个词记在了心里的某个角落,决定以后尽量不去深究其含义。
战利品和俘虏被源源不断地运进城内。张承立刻展现了他“优秀CEO”的素养,开始高效分派任务。
“来人!把这些俘虏给本将军分分类!”他指着下面黑压压、垂头丧气的乌桓人,“成年男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登记造册,打上标记……呃,是做好身份识别,然后分批押送回渔阳,交给田郡丞!统统送去修路!咱们的‘渔阳高速’还等着他们出力呢!记住,管饱,但不准偷懒!谁偷懒就扣他晚饭的肉沫!”
“女的,”张承顿了顿,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悲天悯人”些,“唉,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啊!把她们也送回渔阳,安排进新成立的纺织工坊!重点是处理那些羊毛!告诉工坊管事,多研究怎么纺线织布,做成厚实保暖的衣物被褥!现在虽然是夏天,但幽州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每年冻死多少人?咱们得未雨绸缪,这叫……人道主义关怀!顺便发展一下纺织业,拉动内需!”
他接着补充道:“还有那些乌桓小孩,年纪小的,找些识字的(主要是那些被半强迫来的士族子弟),教他们说汉话,写汉字,讲讲咱们大汉的辉煌历史和华将军的……呃,仁德。重点是浇灭他们心里那点复仇的小火苗!要让他们知道,跟着华将军混,有饭吃,有衣穿,比在草原上啃风沙强多了!这叫从娃娃抓起,进行文化融合,杜绝未来隐患!”
田楷派来的文官和低级将领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只觉得华将军思虑之“周全”,角度之“清奇”,非常人所能及。他们连忙领命,开始忙碌地清点、分类、安排押送事宜。
处理完俘虏和战利品,张承大手一挥:“全军在犷平休整!吃饱喝足,检查装备,受伤的兄弟好好养伤!咱们看看隔壁的苏仆延部落有没有什么想法,要是他们识相,就当没事发生;要是不识相……嘿嘿,咱们的‘爆浆套餐’随时可以再点一份!”
于是,犷平县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或者说,单方面的休整期)。西凉士兵们拿着分到的赏钱(主要是从乌桓人那里缴获的金银),在县城里唯一的集市上晃悠,差点把本地小贩的存货买空,尤其是酒水——虽然味道远不如“英雄血”,但也能解馋。整个县城弥漫着一股暴发户般的欢乐气息。
张承也没闲着。他骑着“的卢青春版”在县城内外溜达,看着还算坚固但略显破败的城墙,以及城外一马平川的地势,摸着下巴琢磨起来。
“虽然咱们骑兵厉害,但万一乌桓人联合起来,仗着人多来个猪突冲锋,硬碰硬虽然不怕,但损失大了也心疼啊……得搞点防御工事。”他想起前世看过的电影小说里,对付骑兵好像有种叫铁蒺藜的东西?
他立刻把随军的工匠头子叫来,连比划带描述:“老刘,听说过铁蒺藜没?就是……用铁打造的那种,四个尖刺,随便往地上一扔,总有一个尖儿朝上!马踩上去,噗嗤,就瘸了!人踩上去,哎呦,就趴了!这玩意儿制作简单吧?赶紧带人弄一批出来,不用太精致,能扎人扎马就行!”
工匠头子老刘听得云里雾里,但大概明白了将军想要一种能随地乱扔、专门扎脚的小型铁器。他挠了挠头:“将军,这东西……打造起来倒是不难,就是费铁……”
“铁管够!”张承大手一挥,“咱们现在有钱!从缴获的乌弯刀里熔一些!尽快弄出几千个……不,几万个出来!到时候在营地外围,或者预设战场上一撒,嘿嘿,那就是一道无形的荆棘防线!专治各种不服冲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