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山越村落,众人心情复杂。挚情剑魄于死寂中孕育新芽,固然令人欣慰,但那微弱的生机也提醒着众人前路之艰。幽焰卫与归墟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迫使他们必须尽快聚合力量。
“回长安。”静尘决断道,“深海之事,必须即刻面禀陛下。且帝道轩辕乃诸剑之首,或能统筹全局。”
此番再无耽搁,众人日夜兼程,取道官驿,快马加鞭,直奔京师。
越近关中,气象愈显不同。战乱创伤虽未完全平复,但沿途田亩有序,村舍渐稠,商旅往来间已透出几分太平年景的生机。可见李世民登基后,与民休息、励精图治已初见成效。
数日后,巍巍长安城墙已在望。龙首原上,大明宫初具规模,气势恢宏。作为帝国中枢,此地的繁华、秩序与安全感,与东南沿海的诡谲、深海的恐怖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一入长安地界,众人便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城防盘查格外严格,往来兵士神情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甚至隐约能感应到数道强大的气息潜伏在城中各处,显然是加强了戒备。
“看来,长安也不太平。”张胥低声道。
有程咬金这员皇帝爱将在,入城自然畅通无阻。众人直奔皇城。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心腹重臣议事,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与凝重。见程咬金带着静尘等人归来,他眼中顿时闪过惊喜,尤其是看到程咬金手中那柄气息截然不同的鱼肠剑,以及感应到严挺之、苏娘子身上那两股新生的、却磅礴正大的剑意。
“臣等幸不辱命,已寻得勇绝、诚信高洁、优雅三剑,然亦有紧急军情禀报!”程咬金难得地正经行礼。
屏退左右,只留几位绝对核心的重臣。静尘简明扼要地将东南之行、深海惊变、海眼仪式、挚情新芽等事一一禀报。
随着她的叙述,殿内气氛愈发凝重。当听到那疑似归墟入口的海眼及那恐怖意志时,连一向沉稳的房玄龄都变了脸色。
“归墟……海眼……竟真存在于此世?”杜如晦骇然道。
李世民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桉,眸中金光流转,显然在极力消化这惊人的信息。他体内轩辕剑意对外邪最为敏感,虽相隔万里,亦能想象那危机的程度。
“幽焰卫,无面者,镇北王,如今又添海眼归墟……”李世民声音沉肃,“其所图,绝非江山,而是倾覆人世,迎那域外邪神。此乃华夏存亡之战,非一家一姓之事。”
他看向静尘等人:“诸位爱卿辛苦了。寻得灵剑,乃天大之功。然如今局势,恐容不得片刻喘息。”他顿了顿,道,“长安近日,亦不太平。”
原来,就在月前,长安城内连续发生数起诡异事件。数名低阶官员离奇暴毙,死状安详却精气尽失,现场无任何痕迹。更有传言,夜间有黑影于皇城周边游荡,甚至试图潜入宫禁,被值守高手击退,却未能擒获。袁天罡与李淳风联手推演,只得出“星火内燃,防不胜防”的谶语,显示危机来自内部。
“星火内燃?”张胥皱眉,“莫非朝中已有幽焰卫渗透极深之人?”
“恐是如此。”李世民颔首,“且其实力与隐匿手段,远超寻常细作。袁师与李师正在全力追查,然对方极其狡猾,线索屡屡中断。”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骚动,随即一名内侍急匆匆入内,奉上一枚刻有密文的铜管:“陛下,袁天师急报!”
李世民迅速打开,浏览一遍,脸色微沉:“果然……他们按捺不住了。袁师发现,下一次异动,很可能针对即将举行的‘千秋宴’。”
千秋宴是为庆祝长孙皇后寿辰而设的宫廷盛宴,届时宗室、重臣、外国使节皆会到场,可谓群贤毕至。若在此场合出事,影响将极其恶劣。
“对方目的何在?制造混乱?行刺?”严挺之问道。
“或许不止。”李世民目光锐利,“袁师推测,其可能想借此机会,污染甚至窃取……国运。”
众人心中一凛。国运乃一朝根基,若被污染,轻则天灾人祸不断,重则国祚倾颓!而能作用于国运的,绝非寻常手段,必是极其邪恶的秘法,或许又与归墟有关。
“陛下,我等该如何应对?”程咬金摩拳擦掌,“正好让俺老程的新宝贝开开荤!”
“敌暗我明,不宜打草惊蛇。”李世民沉吟道,“千秋宴照常举行,朕要看看,他们究竟有何手段!诸位爱卿,便请隐匿身份,混杂于宴席之中,静观其变。袁师与李师会在外围布设大阵,封锁虚空,防止邪力外泄或敌人遁走。尉迟恭会率玄甲军暗中戒严。”
他看向静尘:“静尘先生,承影匿迹无双,烦请紧盯宫内异常气息流动。” 看向张胥:“张先生,龙渊净化之力,乃邪术克星,宴席安危,托付于你。” 看向严挺之:“严先生,贞观正气,可镇邪祟,维稳场面,非你莫属。” 看向苏娘子:“苏大家,冰弦妙音,或可乱敌心神,扰其施法。” 最后看向程咬金和如意:“知节,你与如意,便伴朕左右,见机行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