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剑惊霄,共抗归墟,虽暂退强敌,却如巨石投湖,在每位灵剑之主心中掀起滔天巨浪。那源自世界本源的恶意与吞噬意志,令人嵴背发寒。聚合所有灵剑,寻得龙脉核心,已是刻不容缓的求生之战。
李世民于昏迷三日后方醒,面色依旧苍白,但眼中轩辕金芒却愈发深邃,仿佛经历过一次生死淬炼。他强撑病体,于两仪殿召集群臣与灵剑之主。
“陛下万幸!”众人见天子苏醒,稍感心安。
李世民摆手,声音虽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于混沌中,得轩辕剑灵指引,神州龙脉之核心,非在黄河源,非在昆仑山,而在……‘昆仑之墟’。”
“昆仑之墟?”袁天罡与李淳风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与恍然,“是了!《山海经》有载‘帝之下都,昆仑之墟’,然其地虚无缥缈,非世间寻常山川,乃登天之梯,亦为万山之祖,龙脉发轫之所在!其入口变幻莫测,非有缘者不可见,非大能者不可入!”
“陛下可知入口何在?”静尘问道。
李世民闭目感应片刻,缓缓道:“轩辕剑意示下,其入口将于月圆之夜,现于西极星野之下,大漠流沙之眼。”他看向众人,“此去凶险异常,昆仑之墟乃天地交界,法则混乱,更有上古遗族与凶兽守护。然其间亦可能藏着最后一柄灵剑的线索,乃至对抗归墟的终极奥秘。”
他目光扫过众人:“谁愿往?”
“臣愿往!”静尘毫不犹豫。承影剑于诡谲之地最能发挥。
“贫道亦愿往。”张胥拱手。龙渊净化,或可对抗墟中邪祟。
“妾身同行。”苏娘子轻声道。冰弦之音,或能沟通墟中异灵。
如意看着李世民虚弱的模样,又想起纯钧剑引导万民念力的景象,鼓起勇气:“陛下,我也去!纯钧剑能感应龙气,说不定能找到路!”
李世民看着少年眼中的坚定,微微颔首:“准。然此行非同小可,需再有一稳重之人同行。”他目光看向严挺之。
“严某义不容辞。”严挺之持贞观剑出列。其刚正之气,正可稳固人心。
“如此甚好。静尘先生、张先生、苏大家、严先生、如意,便由你五人前往昆仑之墟。尉迟恭、程咬金继续镇守西北;窦公坐镇东海;袁师、李师与朕留守长安,稳固大局,并与尔等保持联系。”
计议已定,五人稍作准备,便乘坐朝廷特制的沙舟,由精锐向导带领,西出阳关,深入茫茫大漠,寻找那传说中的“流沙之眼”。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西行之路,艰苦异常。酷热、干旱、沙暴、流沙,乃至一些被大漠吞噬的古代怨灵,无不考验着众人的意志与实力。
静尘的承影剑意能扭曲光线,规避沙暴;张胥的龙渊剑气可净化怨灵,凝聚水汽;苏娘子的冰弦之音能安抚躁动的沙漠生灵;严挺之的贞观正气则如同定海神针,稳定军心;如意虽修为尚浅,但纯钧剑对地脉的敏锐感应,数次提前预警流沙与地下空洞,避免了灭顶之灾。
历经半月跋涉,根据李世民给出的星象指引与如意对地脉的感应,众人终于在一片巨大的、不断流动的沙海中心,找到了一处诡异的静止区域——流沙之眼。这里仿佛风暴的风眼,周围沙浪滔天,中心却平静得可怕,只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旋转着的漆黑漩涡,散发出空间扭曲的怪异感。
月圆之夜,清冷的月光洒落,那漆黑漩涡勐地膨胀,散发出朦胧的光晕,隐约可见其后光怪陆离的景象——悬浮的山峰、倒流的河水、破碎的宫阙……
“就是这里!进!”静尘一马当先,剑光护体,冲入漩涡。其余四人紧随其后。
天旋地转,时空变换。待众人稳住身形,已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这里并非想象中的荒芜废墟,而是一片破碎而瑰丽的天地。天空是扭曲的紫红色,悬挂着大小不一的破碎陆地与水晶般的星辰碎片。大地之上,山脉断裂,河流在空中奔腾又戛然而止,巨大的、早已失去生机的植物化石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精纯却混乱的先天灵气,以及一种亘古的死寂。
这里便是昆仑之墟,上古神战的遗迹,天地法则的残片。
“小心,此地法则不全,空间脆弱,勿要动用大规模力量。”张胥警惕地观察四周。龙渊剑在这里显得异常活跃,不断吸收着精纯灵气,却又对那混乱的法则表现出排斥。
如意手中的纯钧剑嗡嗡作响,剑柄坚定地指向一个方向:“那边!龙气的感觉最浓,好像还有……别的什么?”
众人小心翼翼前行。沿途见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景象:被一剑噼开的万丈高峰,断面光滑如镜,残留的剑意至今令人心季;干涸的河床中,沉淀着璀璨的星辰砂砾;甚至在一处断裂的祭坛上,发现了几具身着古老服饰、虽死犹生、面容栩栩如生的尸体,其散发出的威压竟不弱于当世顶尖高手!
“这些都是……上古遗民?”严挺之面色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