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安的问题,像一把钥匙,猛地插入了凌或记忆深处那把沉重而锈蚀的锁。
凌或的眉头骤然紧锁,脸色因用力回忆而变得更加苍白,额角甚至沁出细密的冷汗。他闭上眼,努力在那片因重伤和高烧而变得支离破碎、混沌不堪的记忆迷雾中搜寻。
北疆……风雪……突如其来的伏击……身边亲卫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雪地……自己身中毒箭……拼死突围……
剧烈的头痛袭来,让他闷哼一声,身体微微摇晃。
“子渊!莫要强求!”吴世安见状,连忙按住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关切和一丝懊悔,“你伤势未愈,神魂不稳,强行回忆恐伤及根本!先好生休养,此事容后再议不迟。”
叶茯苓也心疼地递上一碗温水:“阿冰,先喝点水,慢慢想,不急在这一时。”
凌或接过水碗,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深吸了几口气,强压下脑海中翻腾的血色画面和尖锐痛楚,缓缓摇了摇头,眼神却异常坚定:“不……世伯,我必须想起来……那很重要……我隐约觉得,那东西……可能不在我身上了……”
不在身上了?吴世安和叶茯苓的心都沉了一下。
“那次突围……极其惨烈……”凌或的声音沙哑而压抑,断断续续,仿佛每一个字都耗费着他极大的力气,“我身边最后一名亲卫……为了替我挡箭……临死前……似乎塞给了我一样东西……又好像……在我耳边急促地说了什么……很混乱……我记不清了……”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神因痛苦而有些涣散:“只记得……好像是很小的……硬硬的……冰凉……对!冰凉!像是金属……还有……血……很多血……”
金属?很小的?冰凉?
吴世安神色凝重,努力分析着这有限的线索:“莫非是……令牌?钥匙?或是……蜡封密信的筒盖?”
凌或痛苦地摇头,记忆如同被浓雾笼罩,只有一些模糊的触感和碎片化的画面闪烁不定:“不行……想不起来……之后我便毒发昏迷……再醒来……已是在茯苓的药铺里了……”
线索似乎又中断了。那可能存在的关键证据,或许早已遗失在逃亡路上,或许根本就是他昏迷前的错觉。
吴世安长叹一声,拍了拍凌或的肩膀:“罢了,既然一时想不起,便暂且放下。无论如何,先将身子养好才是根本。只要人还在,便有希望。”
他起身从药柜里取出银针:“你此番重伤又兼中毒,气血两亏,心神损耗极巨,加之旧日记忆冲击,易致心脉不稳。老夫先为你行针安神定志,固本培元。”
凌或点头应允。
吴世安施针的手法与忠伯不同,沉稳老辣,下针精准,力度恰到好处。银针落下,凌或只觉得一股温和的暖流缓缓汇入经脉,安抚着那因痛苦回忆而躁动不安的气血,剧痛的头颅也渐渐舒缓下来,一种深沉的疲惫感袭来,他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看着凌或即使在睡梦中依旧紧蹙的眉头,叶茯苓心中很不是滋味。她悄悄问吴世安:“吴老先生,有没有什么药膳,可以帮他安神补脑,或许……能让他想起来点什么,又不会太伤身体?”
吴世安赞赏地看了她一眼:“茯苓丫头有心了。药补不如食补,此时他虚不受补,温和调理确是上策。安神补脑……以形补形的话,猪心、百合、莲子、龙眼肉皆是佳品。再辅以宁心安神的茯苓、远志、酸枣仁……嗯,或许可以试试一道‘茯苓远志猪心汤’,或‘百合莲子龙眼羹’。”
叶茯苓认真记下,眼神一亮:“茯苓我那里还有一些!是我给自己备着的,品质很好!我再加一点枣仁和冰糖,做成甜羹,会不会更好入口?”
“哦?你还有茯苓?甚好!”吴世安抚须笑道,“茯苓健脾宁心,枣仁养血安神,冰糖润燥,确是相得益彰。丫头于这药膳一道,确有天赋灵性。”
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叶茯苓顿时干劲十足。她立刻行动起来,向吴世安讨要了百合、莲子和龙眼肉,又拿出自己珍藏的茯苓和一点枣仁。
小豆子也兴奋地帮忙打下手,清洗食材。
小小的竹屋里,很快弥漫开一股清甜安神的药香和食物香气。
叶茯苓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将茯苓、枣仁先煎出药汁,滤净,再加入泡发的百合、莲子和龙眼肉慢慢熬煮,最后放入冰糖,熬成一碗晶莹粘稠、散发着淡淡清甜的羹汤。
凌或这一觉睡了很久,直到傍晚时分才悠悠转醒。
醒来时,只觉得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和脑海中的刺痛感减轻了许多,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一种久违的、心神宁定的感觉缓缓流淌。
“醒得正好,快尝尝这个。”叶茯苓端着一碗温热的羹汤坐到床边,眼中带着期待,“吴老先生说这个能安神补脑,我加了点糖,不苦的。”
凌或看着她被灶火熏得微微发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眸子,又看了看碗中那碗色泽莹润、香气独特的羹汤,心中微微一颤。这种被人细致关怀的感觉,对他而言,陌生而又……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