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可食,且极能饱腹!”瑾瑜眼中光芒大盛,“我算过了,这两株苗,收的果子足够咱们俩吃上十天半月!你想想,若是大片种植……”
进忠看着那筐沉甸甸的、其貌不扬的“土疙瘩”,再看看瑾瑜因为兴奋而泛红的脸颊,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他的心,猛地狂跳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小院成了瑾瑜的试验田。
她仔细记录着那些“土芋”的变化:放置几日后,表皮会变软,一些不起眼的“芽眼”处会萌发出嫩绿的小芽。她小心地将带着芽点的块茎切下,连着芽点一同埋入松软的土壤,浇透水。
不过数日,嫩绿的芽苗便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而那些已经发过芽的块茎,她尝试煮熟后入口,果然口感发涩发麻,食用后不多时便腹痛难忍,呕吐不止。她立刻将这特性详细记录在案。
当第二茬带着泥土芬芳、更加饱满的“土芋”被收获,连同那本字迹娟秀、图文并茂的《薯蓣栽植要略》一同呈上御案时,养心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皇帝弘历死死盯着御案上那筐还带着新鲜湿气的、其貌不扬的块茎,再快速翻阅着手中那本记载详实、条理清晰的册子,育苗、切块、栽种间距、土壤要求、病虫害防治、成熟标志、储存方法……甚至包括那至关重要的“芽眼有毒,不可食用”的警示!
“亩产……当真可达千斤?!”皇帝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猛地抬头,目光如炬,射向下首垂手肃立的进忠和瑾瑜。
他最近正被科尔沁求娶嫡亲公主之事搅得焦头烂额,满朝文武争论不休,嫁则不舍,不嫁则恐失蒙古诸部之心。焦头烂额之际,冷不防手下竟献上如此……神物?!
“回皇上,”瑾瑜声音清泠而沉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此物不挑地力,耐旱耐瘠。奴才在小院中试种,两茬所得,远超同等田亩之粮。若得良田沃土,精心侍弄,亩产千斤,绝非虚言!且此物易储,可作主食,饱腹耐饥,实乃天赐祥瑞,活民之神物!”
“好!好!好一个‘活民之神物’!”弘历猛地站起身,巨大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冲击着他的心防!
他连说了三个“好”字,激动得在御案前来回踱步。
困扰他多日的阴霾仿佛被这筐“土疙瘩”带来的光芒瞬间驱散!有此神物推广天下,何愁民不果腹?
何愁社稷不稳?何愁蒙古诸部不感念天恩?!
“进忠!瑾瑜!”皇帝龙心大悦,声音洪亮,带着前所未有的激赏,“献此祥瑞,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要重重赏你们!说,想要什么?!加官?晋爵?还是金山银海?!”
巨大的赏赐承诺如同金钟轰鸣。殿内侍立的宫人无不屏息,眼中充满了羡慕与敬畏。
进忠与瑾瑜对视一眼。瑾瑜眼中是平静的鼓励,进忠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地,额头深深触在冰凉的金砖上。
他再抬起头时,脸上没有对滔天富贵的渴望,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恳求与释然:
“皇上天恩浩荡,奴才与内子感激涕零!然,奴才自幼入宫,蒙圣恩浩荡,方有今日。锦衣玉食,位极内臣,已是奴才不敢奢望之福分,实不敢再受重赏。”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沉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坦诚,“奴才……奴才唯有一愿,恳请皇上成全!”
“讲!”皇帝大手一挥,此刻心情极好。
“奴才……想求皇上恩典,允奴才……带内子瑾瑜,出宫去。”进忠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奴才半生困于宫墙之内,未曾得见宫外天地。如今有幸娶妻,只盼能携她之手,踏遍我大清万里河山,看遍民间疾苦,亦不负此生……此乃奴才与内子,毕生所愿!求皇上……开恩!”
“出宫?”皇帝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他下意识地看向瑾瑜,瑾瑜也盈盈拜倒,声音温婉却坚定:“奴婢……愿随夫君。”
养心殿内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
龙涎香袅袅升腾,香灰无声飘落。
弘历的目光在跪伏的二人身上逡巡,再落到御案上那筐沾着泥土的“祥瑞”和那本字字珠玑的《薯蓣栽植要略》上。
一个御前副总管,一个奉圣夫人,放着泼天富贵不要,竟只求……出宫游历?
他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那本册子,发出“笃笃”的轻响。
良久,一丝了然的、带着些许复杂意味的笑意,缓缓爬上皇帝的嘴角。
他忽然笑出声来,那笑声爽朗,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
“好!好一个‘踏遍万里河山’!滚吧!”他大手一挥,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准了!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近乎戏谑的调侃,“朕这御前副总管,总不能真成了浪迹天涯的闲散人吧?进忠听旨!”
“奴才在!”
“此薯蓣神物,关乎国本民生!朕命你,为‘薯蓣栽植督察使’,代朕巡查四方,监察此物育种、栽植、推广之实况!凡有阻滞懈怠、阳奉阴违者,可密折直奏!所需人手、车马,内务府一应供给!携尔妻瑾瑜,同往!”皇帝的声音带着金口玉言的威严,眼底深处却是一片了然的笑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