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秋日的阳光依然毒辣。
潘金星老师和郑少远老师一起步行来到林场。
甘蔗渣发酵酒精的时间也够了,潘金星老师是过来查看效果的,他一来就直奔试验场地,张启雄老师正好也在,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郑少远老师是在学校太无聊了,一起过来看看,用他的话说,“还是林场的氛围让人轻松,在学校总觉得绷着根弦”。
当天晚上,潘老师和张启雄挑灯夜战,整理数据。
星期天下午,潘金星和张启雄老师给林鸿彬一份资料,甘蔗渣制作酒精化学法和生物发酵的对比,他们习惯用严谨的实验数据说话。
“生物发酵法优势很多,转化率高,重点在酶解过程需要的酶,我们这次用的是黑曲霉,这个很多酒厂都在用。
但要大规模用甘蔗渣发酵酒精,就得专门的厂或车间来生产黑曲霉,总体成本会高一些、发酵周期会长一些。”
他指着数据继续分析:“化学法反应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缺点是对设备要求更高,需要耐腐蚀材料,废料回收困难。”
“好,我会把您的意见整理进去,一起上报给县里。” 林鸿彬认真记下。
潘老师拿着结果,也不是光聊天了,他是来申请工具的,他需要一些容器做小规模试验。
林鸿彬大手一挥,让郭子好去砖头厂搞些个大水缸过来,这玩意还挺适合的,耐腐蚀。
最近农闲了,农技站的王清祥也经常来林场转悠。
最近林场也陆续收到了一些大学教材,是委托农林大学的那几位老师收集的。
潘副教授之前也写信给榕大的同事,林场也收到榕大老师寄过来的教材。
林场的专业图书一下丰富了好多,虽然大部分是旧书,但受到好多知青的欢迎。
9月25,县里把今年的新知青送来了,满满的两卡车。
24女36男,正好安排10间住宿,还好之前够大胆盖了40间宿舍,不然现在就不够用了。
“TMD,真是乱搞!”林鸿彬看了花名册,骂了一句。
这批知青普遍年龄小,有一小半是初中刚毕业的,还有一些才上完高一,还有几个才上完初二的。
这哪里是来干活的,分明是让他来 带孩子的。
前些天,林鸿彬和郭子好几位商量着要怎么处理这些新知青,最终的结果是先军训半个月,磨一磨棱角,让他们适应林场的纪律再说。
郭子好和转业军人负责训练这一帮刚从学校出来的萌新们,这是他们的老本行。
带队训练有人了,但开幕还得训一训话,这活得林鸿彬干。
“欢迎各位加入我们青云山知青林场,认识一下,我是知青林场的场长林鸿彬,左边的这位是林场场办主任兼民兵排排长郭子好同志,右边的这两位是邹学斌同志和林庆跃同志,我们四位都曾经是军人。”
看着还满脸憧憬和期待的新知青,林鸿彬继续说道:
“我们知青林场怎么样我不做介绍,你们后续慢慢了解。
在这里要恭喜你们,你们是知青林场第一批有长时间专门训练的同志,我们林场场部很贴心的给你们安排了15天的军训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训练由郭子好同志负责,邹学斌同志和林庆跃同志协助,你们可以称呼他们为教官。
在训练期间一切按部队的标准执行,表现好的有奖励。同样的,表现不好的可是有惩罚的,希望你们能吃的消。”
新知青们看着微笑说话的林鸿彬,越来越觉得他像学校的革命领导小组主任,在那“表现不好的可是有惩罚”几个字说出来后,那微翘的嘴角怎么看的那么冷呢?。
“邹学斌!”
“到!”
“交给你了!”
“是!”
“全体都有,按高到低,男同志一队、女同志一队开始列队。”
“男同志一、二、三、四报数!”
“报二的向前一步,报三的向前两步,报四的向前三步,齐步走!”
新知青们在学校或多或少都有队列训练,配合度还算不错,“三支两军”可不是说说的。
很快的列好队。
“第一项内容,齐念军规。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都给我大声点,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
“早上没吃饭啊?这么软绵绵的?再来一遍: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都给我大声点,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这一次声音异常响亮。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知青们跟着念。
“官兵一致、严守纪律!”
......
念完军规念场规!
“高举教员思想旗帜不动摇!”
......
邹学斌带着知青们训练,郭邱两家的5小只也过来凑热闹,也排着小队伍站在知青旁边,学着他们的样子挺胸抬头,惹得围观的人忍俊不禁。
最后还是两位嫂子拿着竹枝 “劝说”,才把这几个小调皮蛋拉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