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林鸿彬回来了,关于出差、代岗和交接就得讨论好形成制度,加入单位的管理制度里。
还好,办公室里的几位都是有后台的,都能找到可以咨询的人,这些天,他们参考其他单位的制度,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就等林鸿彬确认签字。
现在是6月下旬,离高考也没几天,林鸿彬开始专心的教知青们考试技巧。
什么?审题抓关键、时间巧分配、基础稳打牢之类的,还有怎么保持平稳心态、怎么复查防漏,选择题怎么做的快、主观题该怎么答,数理化要遵循“公式-计算-验算”三步法等等,把两世的考试经验都一股脑的教给知青们。
现在上课都转到教室那边去了,办公室这边终于可以清静下来了。
新办公楼都盖好了,就等考完试时间充足了就可以搬家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还是和去年差不多的时间,台风又来了,林场又是一阵抢收,各种成熟的蔬果都得抢收起来,包括一批基本成熟的西瓜。
西瓜被雨淋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容易烂掉。
水库那也做了一些措施,水坝的水道和水坝上拉了几条大网,防止大鱼顺水跑了。
还好这次台风中心擦着蒲阳地区卷过去,但大雨还是下了一整天,也只是大雨,不像去年那样下的是大暴雨。
大雨一停,知青们开始四散出去,查看这次大雨的影响。因为只是大雨,林场这里除了水库,其他地方影响不大。
负责去水库查看的郭子好一班人,用拖拉机拉回了半车斗的鱼。
“场长,水库满了,漫过水坝,好多鱼都沾在网上,我们摘了这半车鱼。但渔网上有好多个破洞,水库的鱼应该跑了不少,搞不好还是大鱼。”
“跑就跑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等水小了,可以到水库下方的那些水潭里捞捞鱼。”
鱼空间里有的是,现在林鸿彬成“名人”了,到处是熟人,倒不方便像去年那样毫无忌惮的卖鱼了,而且也不缺卖鱼那点钱了,自己吃又根本吃不完,找个时间去水库再放一些就好。
理好林场的,林鸿彬就回村一趟,看看全村的希望--空间水稻的情况。
那些水稻的种植位置是特地挑选的,倒也不怕被淹到。空间水稻的茎秆粗壮,也没有倒伏的现象。
现在农田到处都有人在忙活,但还是这几块种空间水稻的农田人最多,喷药的喷药、排水的排水。
“王老师,这个时候喷药有什么说头?”林鸿彬问正在指挥的王清祥。
王清祥当然在场,这些水稻也是他的宝贝疙瘩,他甚至在下大雨那两天都冒雨来查看情况。
听到林鸿彬的询问,王清祥停下手中的工作,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解释道:“这些稻谷基本是要当稻种用的,现在是稻曲病的高发阶段,喷点药预防是应该的。”
“哦,那收成有没有影响!”
“有点影响,但不大。我们这里台风、大雨每年都有,这些因素当然都要考虑进来。”
“那倒也是!”
现在早稻快成熟了,这个时候空间稻与旁边的水稻相比,差异就相当的明显,空间稻比同一排田里的普通稻子高了一截,稻穗更长、弯的更厉害。
平原地区又被水淹了,又得救灾,还好今年只是下大雨,受淹面积不大。
正好还要例行汇报,林鸿彬先把张钰琪送到团县委,然后找了一辆卡车开走,还是弄了一卡车的物资送到县里,不过这次就没送肉了。
今年县里的物资充足,特别是鸭、鹅等肉类,救灾的同志和灾民也不缺肉吃了。
“你们生产队有没有受灾?”等林鸿彬汇报完党支部的工作,张宝言关切地问道。
那空间水稻就要收获了,可不能在临门时出了问题,高产水稻的重要性可比那些什么甘蔗渣饲料强多了,这可是关乎人民的吃饭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放心,那些水稻好好的,我来之前去看过了,农林大学的王清祥老师直在现场驻守,负责技术指导,过一周就可以收获了!”
“那就好那就好!”张宝言书记听到这个消息,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追问:“亩产预估有多少?”
林鸿彬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根据王老师的测算,结合目前水稻的生长情况,亩产能超过十担。”
“嘶~这么高?那得亲自上手割些稻子。”张宝言书记听闻后明显是有点惊讶或激动,声音都变调了。
“张书记您亲自带队?”
张宝言书记摆了摆手,笑着说:“我哪里有这资格,省农科所、地区革委会丁副主任、计划局、农业局、粮食局等单位的领导也会过去。”
“这么大的阵仗?”
“高产的水稻,多大的阵仗都当的起。”
“那得再请领导们到我们林场走一走,再视察一遍!”林鸿彬听后,趁机提议。
张宝言书记饶有兴致地看着林鸿彬,问道:“你们又有什么好东西?”
林鸿彬笑着解释道:“一是给马上要参加高考的知青鼓鼓劲,二是看看我们林场的瓜果蔬菜。我们林场的瓜果蔬菜产量高,让农业口的同志看看值不值得推广。值得推广那我们就多留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