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的合作提议,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联合体高层与高塔之间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信息流中蕴含的冰冷逻辑与不容置疑的效率至上原则,让习惯于情感与羁绊思考的忍者们感到强烈的不适与警惕。
“与虎谋皮。”宇智波佐助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态度,轮回眼中满是审视。他从不轻易信任任何外来者,尤其是如此强大而目的不明的存在。
“但它们提供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援’,可能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奈良鹿久揉着眉心,理性分析着利弊,“我们面对归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高塔虽然强大,但似乎也仅能自保。星海文明存在了不知多少岁月,它们对‘归墟’的了解,以及可能提供的技术,或许能改变我们绝对被动的局面。”
鸣人看着窗外那片已恢复流转、却依旧带着一丝凝重感的星辉之海,又看了看手中关于博人在刚才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报告,眉头紧锁。“关键是高塔和博人会怎么想?还有,星海所谓的‘有限技术支援’到底是什么?我们付出了‘心象抗性’的数据,又能换来什么?”
最终的决定权,落在了高塔与博人身上。
高塔的意志通过博人的共鸣水晶传递过来,并非直接的回答,而是一段复杂的、蕴含着推演与权衡的意念流。它认可星海信息的价值,但也清晰地指出了其中蕴含的风险——星海的技术体系与其“动态秩序”可能存在底层冲突,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自身道路的偏离。它倾向于接受“信息共享”,但对“技术支援”持保留态度,并要求明确“有限”的具体范畴与代价。
博人的感受则更为直观。他对于星海的冰冷感到本能的不安,但内心深处,那份想要保护同伴、守护世界的渴望,让他无法拒绝任何可能增强己方力量的机会。“如果……如果它们的知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归墟,能保护更多的人……我觉得可以试试。但是,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能什么都听它们的。”
经过紧张的内部磋商与通过博人进行的中转沟通,一份谨慎的、带有诸多限制条件的回应,被发送向了星海:
“接受‘信息共享’。关于‘技术支援’,需先明确具体内容、实施方式、潜在风险及代价。要求建立对等的信息交换机制,而非单方面数据索取。”
星海的回应来得很快,效率高得令人咋舌。
“接受条款。信息共享通道建立中……传输开始……”
刹那间,海量的、经过初步整理和翻译(以一种近乎直接意识映射的方式)的信息流涌入高塔的星辉之海,并通过共鸣水晶,有限度地向博人及联合体指定的研究团队(主要是亥一负责的“深井观测站”和科学忍具部门)开放。
这些信息,并非具体的科技蓝图,更多的是关于“归墟”的观测记录、性质分析、以及星海文明与其他宇宙实体(并非所有都是文明)接触时,记录的关于对抗类似“虚无侧”力量的一些通用性原则与失败案例。其中明确提到,“归墟”并非单一实体,而更接近一种宇宙背景现象或规则倾向,其“低语”只是其渗透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彻底消灭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通过加固现实结构、提升存在阈值等方式进行“遏制”和“隔离”。
此外,信息中也提及了博人展现的“心象抗性”,星海将其归类为一种罕见的、基于“强主观存在锚定”的特质,并附上了一些理论上的强化方向推测(虽然其冰冷的逻辑无法完全理解情感的作用机制)。
至于“技术支援”,星海提供的选项非常具体且“微小”:
1.“现实稳定锚点”基础构造法:一种利用特定能量场微弱加固局部空间规则稳定性的技术,可有效减缓归墟侵蚀速度,但对已侵蚀区域无效。
2.“信息净化协议”模版:用于识别并过滤精神层面受到的归墟低语污染,需根据本土意识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3.“跨维度威胁预警系统”子程序:可提前极短时间感知到归墟力量的异常聚集。
这些技术都处于基础层面,且明显是“黑箱”状态,只告知如何使用,不解释原理,显然是为了防止技术泄露,也限制了联合体的自主发展。代价则是要求持续分享关于“心象抗性”应用效果的数据,以及对归墟在本土活动的一切观测记录。
尽管合作带着枷锁,但星海提供的信息和技术雏形,依旧为联合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自然之力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开始调整。在继续优化“星之罗网”的同时,亥一团队开始尝试解析和应用“信息净化协议”,结合山中一族的精神秘术,开发能够抵御归墟低语的精神防护训练法。科学忍具部门则全力攻关“现实稳定锚点”,试图将其小型化、符文化,以便部署在关键区域。
而博人,在获得了星海关于“心象抗性”的强化方向推测后,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不再仅仅是在危机时刻被动地投射情感,而是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锤炼自己的“心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