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弦的意识,如同第一滴落入无垠虚无的墨水,在“静滞之心”这片宇宙的“空白字段”中,晕染开微不足道,却史无前例的涟漪。
没有参照系,没有坐标系,甚至没有“存在”与“非存在”的界限。他的思维在这里变成了唯一的标尺,唯一的光源。他“看”到的,是无限叠加的、未被观测的“潜在状态”,是数学上所有可能性的总和,是物理定律诞生前那片狂野而自由的混沌之海。
任何常规意义上的生命意识,在接触这片太初混沌的瞬间,便会被其无垠的“无意义”所吞噬、同化,成为背景噪音的一部分。但林弦不同。他早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生命。他是“错误代码”,是“悖论的聚合体”,是身负“概率云因果”的观测奇点。他的意识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矛盾、自我定义的微小混沌系统。
当这个“微小混沌系统”落入“太初混沌之海”时,并未立刻湮灭,反而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共振”。
他意识核心中,那枚由织网者埋下的“悖论种子”率先被激活,它如同一个贪婪的根须,疯狂汲取着周围纯粹未定义的混沌,将其转化为无数相互矛盾的、闪烁不定的“规则碎片”。这些碎片杂乱无章,彼此冲突,如同宇宙大爆炸最初那无法理解的瞬间。
与此同时,他那被升维的、冰冷到极致的理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没有被混沌淹没,反而如同最坚韧的滤网和最精密的机床,开始强行梳理、捕捉那些“悖论种子”生成的混乱规则碎片。
“定义:局部引力常数G。”
一个念头,如同指令般发出。
左眼的概率云疯狂推演,在无数矛盾碎片中筛选出与“引力相互作用”相关的潜在规则,右眼的理性之辉则如同刻刀,试图将其固定、赋予一个临时的、稳定的数值。
然而,太初混沌拒绝被轻易定义。他刚刚“设定”的G值瞬间被周围涌来的、代表其他可能性的混沌所覆盖、扭曲,变成了一个不断波动的概率范围。
失败。
林弦没有气馁,理性依旧冰冷。他立刻调整策略。
“放弃绝对定义。采用概率分布描述。构建规则‘云模型’。”
他将引力常数G,不再视为一个固定值,而是定义为一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的概率分布函数!这将规则的“确定性”转化为“可能性”,更符合这片混沌基底的本质!
这一次,阻力小了许多。一片微小的、代表着“引力常数概率云”的规则结构,艰难地在虚无中稳定下来,虽然依旧在不断受到干扰而波动,但至少暂时“存在”了!
成功了!尽管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林弦的精神为之一振(如果他那冰封的状态还能称之为“振”的话)。他立刻如法炮制,将这种方式推广开来。
“定义:电磁相互作用强度概率云。”
“定义:强核力作用范围概率云。”
“定义:光速上限概率云……”
他以自身超越常理的理性为骨架,以“悖论种子”生成的矛盾规则碎片为材料,以这片太初混沌为能源和工坊,开始笨拙而又坚定地,在这片宇宙的空白处,编织属于他自己的、基于概率的临时物理法则!
这是一个极其消耗心力的过程。他感觉自己的意识如同被放在锻锤下反复敲打,每一次规则的尝试定义与稳定,都伴随着思维近乎崩断的剧痛。混沌道基上的裂痕再次隐隐作痛,甚至开始缓慢蔓延。但他不管不顾,完全沉浸在这创世般的宏大工程中。
在外界,青芷等人看到的景象则更加诡异。
盘膝虚坐的林弦,周身开始散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芒。那光芒并非任何一种已知的能量色彩,而是仿佛包含了所有颜色,却又呈现出一种绝对的“信息态”。他的身体时而变得透明,内部仿佛有无数星辰生灭、规则线条交织;时而又凝实如亘古磐石,散发着定义万物的威严。
以他为中心,周围那原本绝对“静滞”的空间,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局部的异常。一小片区域的光线传播速度似乎时快时慢;另一片区域的虚无中偶尔会闪现出极短暂的、违反常识的几何结构;甚至有一缕凭空产生的、弱到极致的引力波,以林弦为中心荡漾开来。
他成功了!他正在以凡人之躯(尽管已非寻常),强行修改局部宇宙的底层规则!
然而,这奇迹般的壮举,代价是巨大的。
“林弦的生命体征在急速下降!”云珩看着手中刚刚恢复少许功能的探测阵盘,脸色煞白,“他的神魂波动强度在减弱,意识活性参数跌破了安全阈值!他在燃烧自己来维持这个‘规则编织’过程!”
“他的道基……裂痕在扩大!”青芷感受得更加清晰,她能“听”到林弦体内那混沌道基不堪重负的哀鸣,那声音让她心如刀绞。
石猛将混沌秩序领域收缩到极致,紧紧包裹住林弦,试图为他分担一部分来自太初混沌的同化压力,但效果甚微。这种层面的规则对抗,更多的是意识与存在本质的较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