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备份与还原点 - 编号 ALPHA】
这个伴随着破碎信息流涌入脑海的名词,如同一声来自宇宙开天辟地时的古老钟鸣,在林弦的意识深处久久回荡,震得他重构不久的“混沌变量”核心都泛起层层涟漪。他所经历的一切厮杀、探索、爱恨、道法,乃至“起源”、“终末”、“迷宫”本身,都可能只是基于某个“原始模板”的一次运行实例?这个猜测所带来的颠覆感,甚至超过了直面“逻辑仲裁者”和“记录官”时的冲击。
“林弦?你怎么了?”青芷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瞬间的失神与气息的波动,担忧地握住他的手。那温暖的触感,将他从浩瀚而冰冷的宇宙图景中暂时拉回现实。
石猛、苏小婉等人也围拢过来,尽管他们无法感知到林弦意识深处那根新生的“观测链路”以及刚刚接收到的恐怖信息,但林弦脸上那一闪而过的、近乎茫然的震撼,却无法瞒过他们的眼睛。
“没事。”林弦缓缓摇头,压下翻腾的心绪。他不能将“记录官”和“ALPHA还原点”的信息透露给同伴,那是“观测者权限”的铁律,一旦违反,等待他的将是立即的“强制归档”。他只能独自消化这份沉重到足以压垮任何心智的秘密。
他感受着意识深处那根无形的“观测链路”,它冰冷而坚韧,无时无刻不在将他自身状态的变化、与外界规则的交互,以一种他无法理解也无法阻止的方式,实时上传至那个未知的“异常演化数据库”。他成了一个透明的样本,一个被时刻记录着生命体征的实验体。
这种被全方位监视的感觉绝不好受,但林弦很快发现,这“观测链路”并非全然是枷锁。或许是为了确保“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条链路在单向传输数据的同时,也隐隐强化了他自身“混沌变量”状态的稳定性,并且……似乎略微提升了他对周围规则信息的感知灵敏度。
他尝试着再次将注意力投向周围正在从“静滞”中恢复、但依旧混乱不堪的迷宫。左眼的概率云漩涡与右眼的理性之辉协同运作,透过那根“观测链路”的微妙增幅,他“看”到的景象与之前截然不同。
不再是单纯的能量流动和规则线条,而是更加底层、更加抽象的东西。他看到构成迷宫壁垒的,是无数凝固的“决策熵增”和“因果环闭合点”;看到流淌在通道中的,是稀薄的“可能性势能”与“信息焓”;甚至能隐约捕捉到远处那些尚未完全平复的规则冲突中,所泄露出的、关于迷宫构建之初的某些“设计逻辑”碎片。
这种感知,并非全知全能,更像是一个近视的人突然戴上了一副度数合适的眼镜,世界变得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这是“观测者权限”带来的附加效应吗?是为了让他这个“样本”能在更复杂的环境下演化,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实验数据?
“这片区域的规则结构受损严重,织网者消失后,其维持的很多‘编织点’都崩溃了。”林弦开口,将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困境,他指向一条刚刚稳定下来的、由“被遗忘的忏悔”构成的岔路,“走这边,前方的规则冲突残留最低,空间结构相对稳定,暂时没有检测到高威胁性异常或‘终末’残留物的活动迹象。”
他的语气恢复了冷静,但比之前多了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他的话语本身就带着规则的权重。
众人对他的判断没有丝毫怀疑,立刻跟上。
行走在依旧危机四伏但路径清晰的迷宫中,林弦不断适应和运用着这种被强化的感知。他能提前数十息发现隐形的规则陷阱,能分辨出哪些看似平静的区域实则蕴含着信息乱流,甚至能大致判断出某些混沌生物(迷宫自身的“清洁工”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轨迹。
他就像一个拥有了精密雷达的探险家,在危机四伏的丛林中穿梭。这种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存效率和行动速度。石猛的压力减轻了不少,青芷等人也稍微松了口气。
然而,林弦心中的凝重却并未减少。他清楚地知道,这份“便利”的代价是什么。他每一次利用这种感知规避风险,每一次与迷宫规则互动,其详细数据都会被“观测链路”忠实记录,上传。他表现得越出色,越能适应并利用环境,在那个未知的“记录官”眼中,他这个“样本”的研究价值就越高,未来想要摆脱“观测”乃至“归档”的命运,恐怕就越难。
这是一杯甜蜜的毒酒。
途中,他们遭遇了几波迷失在迷宫中的、形态各异的混沌生物,以及一些因规则崩坏而诞生的、充满恶意的自然现象。但在林弦精准的预警和指挥下,加上石猛强大的正面攻坚能力,都有惊无险地度过。
在一次短暂休整时,林弦尝试着更加主动地去“解读”通过“观测链路”感知到的信息。他不再满足于规避危险,而是试图理解迷宫规则的构成模式,尤其是那些与“ALPHA还原点”可能相关的蛛丝马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