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法槌,是余年世界里的定海神针。
它由黑胡桃木制成,槌头镶嵌着一圈黄铜,冰冷,沉重。当它在法官手中敲下,发出的那声闷响,于他而言,是秩序的回音,是混沌世界的休止符。
此刻,虽然没有法槌,但他感觉自己正握着它。
所以,当被告律师团首席陈永康说出“我方申请对原告核心证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的鉴定报告,进行重新鉴定”时,余年连眉梢都未曾动一下。
庭审像是进入了预设的轨道。东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空气冰冷,弥漫着打印纸和某种无形对抗的气息。
“反对。”余年的声音平稳,像冰层下流动的河水。“该报告由双方共同认可、法院指定的权威机构出具,程序完全合法。被告方仅以‘可能存在偏差’为由申请重新鉴定,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亦是对既定法律程序的漠视。”
陈永康,一位鬓角微白、气质精干的中年人,立刻反击:“审判长,正因该证据至关重要,其科学性必须万无一失!报告中关于苯并芘迁移路径的模拟数据,其基础参数存在争议。程序合法,不必然等同于结论绝对正确。我们要求的是‘真相’!”
“真相,”余年接过话,目光第一次真正落在陈永康身上,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锐利,“恰恰是由合法程序所保障的。跳过程序追求所谓的‘真相’,才是通往冤屈的捷径。被告律师所谓的‘参数争议’,在现有科学共识下,并不构成合理怀疑。”
审判长沉吟片刻,法槌并未落下:“反对有效。被告方申请重新鉴定的理由不充分,不予支持。请继续质证。”
这一瞬间,像是一根微小的探针,刺破了对方看似坚固的防线。听众席第一排,调查记者苏晴快速在采访本上写下两个字:“急了。”
质证继续。余年如同一个精准的外科医生,用一份份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将星海化工违法排污的链条,环环相扣地呈现出来。对方的反驳开始显得苍白无力。
庭审结束。审判长宣布七日后宣判。
李志强,那个穿着旧西装、代表73名污染受害者的原告,几乎是冲到余年面前的,他黝黑脸上的皱纹因激动而颤抖,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最后只是深深鞠了一躬。
余年扶住他,声音沉稳:“我们做了所有程序内允许的事。剩下的,交给法律。”
走出法庭,初夏的阳光有些刺眼。苏晴跟了上来,与他并肩而行。
“赢得很漂亮。”她说,但眉头微蹙,“不过,陈永康这种级别的律师,最后用‘参数争议’这种苍白理由搏一把,不像他的风格。感觉……像是在完成某个规定动作,或者说,在掩饰什么。”
余年正要回答,手机震动。是律所管委会王主任,语气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余年,马上回来!天大的机会,‘长风集团’的跨国并购项目,点名要你参与!这是直达云端的梯子!”
挂断电话,世界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长风集团,真正的商业巨擘。
苏晴捕捉到他脸上细微的变化,靠得更近些,声音压低:“我最近在查几起有疑点的并购案,资金流向很诡异。其中……好像有长风集团的影子,而且,可能牵扯到你所里的高层。这个节骨眼上,这个‘机会’太巧了。余年,梯子下面,可能是空的。”
这时,实习生林晓抱着文件袋小跑过来,脸颊因兴奋而泛红:“余老师!您太厉害了!用程序规则把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法律的力量啊!”
法律的……力量么?
余年看着林晓纯粹而炽热的眼神,仿佛看到三年前刚从法学院毕业的自己。那时他也相信,法律是光,能驱散一切黑暗。
可现在,苏晴的话像一滴墨,滴入他清澈的信念之湖。
他抬头,法院屋顶的徽章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近乎冰冷的光。
这光,能照亮所有角落吗?还是说,有些阴影,本就诞生于光线扭曲折射的瞬间?
他深吸一口气,对苏晴和林晓笑了笑。
“走吧。回去看看,那架通往云端的梯子,到底结不结实。”
喜欢明暗法则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暗法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