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八点五十分。
余年坐在工位上,面前的专利协议终版已检查了三遍,密密麻麻的条款在眼底变成模糊的色块。所有的感官都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系在走廊尽头那间即将举行会议的办公室——那里的门轴声、说话声,甚至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都能被他无限放大。
他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耳鼓里轰鸣的声音。
八点五十五分,徐文渊的身影出现在走廊。他步履从容,定制西装的肩线挺括,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惯常的、准备主持会议的温和神色,路过茶水间时,还抬手跟保洁阿姨点了点头。直到他推门走进李律师的办公室,那扇磨砂玻璃门才轻轻合上,像一道屏障,隔绝了两个世界。
余年端起已经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舌根的干涩。他强迫自己闭上眼,想象着门内的情景:李律师大概会先摊开笔记本抱怨长风法务的“过度谨慎”,然后从文件堆里摸出那个黑色U盘,用一种“下面的人整理了份东西,我觉得还是得让您过目一下”的谨慎口吻,把烫手的山芋递出去……
那么徐文渊呢?
他会是什么表情?是会不动声色地接过U盘,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外壳,随口说一句“这种未经核实的东西没必要”,然后轻描淡写地压下?还是会在看到“笔迹报告”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嘴角的笑意僵在脸上?
时间在沉默中缓慢爬行。每一秒都被拉得无比漫长,连墙上挂钟的滴答声,都像在敲打着神经。
办公室内。
情况与余年的想象略有出入,但核心一致。
李律师确实先抱怨了十分钟长风法务的“吹毛求疵”,才从桌角摸出那个黑色U盘,推到徐文渊面前。“文渊,这是昨天余年送文件时顺便留下的,说是之前整理技术背景的边角料,没核实过,他拿不准尺度,让我看看。”李律师语气随意,指尖敲了敲U盘,“我昨晚扫了眼,里面有些内容涉及周博士家的公子,不算小事,还是得让你知道。”
徐文渊脸上的温和笑容没有丝毫变化。他接过U盘,在指尖轻轻转了半圈——金属外壳碰撞桌面,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在掂量其分量。“年轻人做事就是认真,连这种陈年旧账都翻出来了。”他语气轻松,甚至带了点调侃,“辛苦了,还特意让你费神过一遍。”
他没有立刻去看U盘内容,反而身体微微前倾,关切地问:“长风那边除了要全面性,对协议里的知识产权归属条款,有没有提具体修改意见?”
话题被他稳稳拉回“正事”。接下来的十分钟,两人围绕协议条款逐字讨论,铅笔在文件上勾画的痕迹、键盘敲击的声音,让气氛始终保持着专业而融洽的节奏。仿佛那个U盘,真的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边角料”,随手就能丢在一边。
然而就在李律师低头核对条款的间隙,徐文渊的右手已经悄悄将U盘插进了笔记本电脑的接口。屏幕亮起的瞬间,他的目光快速扫过那份《关于阿尔法科技核心技术人员背景补充说明(内部参考勿外传).pdf》。
当“笔迹比对”“高度吻合”“周烨”“未达标准”这些关键词像钉子一样扎进眼底时,他握着鼠标的右手顿了半秒,食指无意识地在左键上碾了一下——指腹的薄茧蹭过塑料按键,留下一道极浅的印子。指节顶端的皮肤瞬间褪去血色,像被冻住的冰块,却又在两秒后迅速恢复如常,快得仿佛只是光影错觉。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破绽,甚至连阅读速度都没改变。快速浏览完最后一页落款,他平静地拔下U盘,指尖擦过接口时,指甲盖泛出一点青白。
“看完了。”他将U盘放回桌上,推还给李律师时,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又理解的微笑,“确实是敏感信息,也难为余年能找到这些。但这些都是私德范畴的旧事,和阿尔法的技术实力、专利有效性没有直接法律关系。评审会上提这个,不仅不合适,还可能让长风觉得我们在刻意制造矛盾,影响项目进程。”
理由在法律框架内无懈可击,还悄悄给“提出风险”扣上了“制造矛盾”的帽子。
“我明白。”李律师点了点头,他本就只是出于尽职才上报,既然项目牵头人做了专业判断,他自然乐得卸下担子,“那这东西……”
“我来处理吧。”徐文渊的手先一步按住U盘,指尖扣住边缘轻轻一捏,塑料外壳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脆响。他将U盘塞进西装内袋,动作流畅得像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这种东西留在谁那里都不合适,我会确保它被妥善销毁,不留任何可能引起误会的痕迹。”
周到得让人挑不出错。李律师对此毫无异议。
九点二十五分,办公室门打开。
徐文渊率先走出来,脸上带着与人愉快沟通后的舒缓表情,甚至还对抬头望过来的余年,回以一个微微的颔首——眼神平和,像在鼓励下属“好好工作”。他步伐平稳地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右手随意地插在西裤口袋里,指尖却在口袋里死死攥着那个U盘,塑料边缘硌得指腹发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