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调解室里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穿着质地良好的羊绒衫,但眼圈红肿,精心打理过的头发也有些凌乱。她双手紧紧抓着一个名牌手提包,指节泛白,见到余年进来,立刻站起身,语气急促:“律师,您可得帮我!这日子没法过了!”
“您先请坐,慢慢说。”余年拉开椅子在她对面坐下,将笔记本放在桌上,语气平和得像在安抚受惊的鸟,“我姓余,是这里的法律顾问。怎么称呼您?”
“我姓赵,赵娜。”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我要离婚,必须离!但我老公……他太不是东西了,他想让我净身出户!”
随着赵娜带着哭腔的叙述,一个典型的、掺杂着情感与利益的都市婚姻纠纷展现在余年面前。她与丈夫白手起家,经营着一家小有规模的建材公司。说着,她情绪激动地从手提包里掏出一张有些卷边、塑封膜已泛黄的“2018年度华东建材展参展商证”拍在桌上,“你看!当初跑展会、拉客户,哪一样不是我陪着他拼出来的!” 如今丈夫疑似出轨,开始刻意将她排除在公司事务之外,并转移公司资产,还以其名下有一套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共同还贷)为主要居所为由,企图在离婚时让她几乎分不到任何财产。
“那房子虽然是他婚前买的,但婚后我们一起还了十几年贷款!公司更是我们俩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去年给几个工地送瓷砖的结算单底联,现在还压在我衣柜底下! 现在他说公司亏损,账上没钱,骗鬼呢!”赵娜越说越激动,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余年安静地听着,捕捉着关键信息:婚前个人房产、婚后共同还贷、家族式经营公司、女方曾深度参与、疑似资产转移。这与王大姐的案子截然不同,涉及的是《婚姻法》与《公司法》的交织,更需要策略和证据。
“赵女士,我理解您的心情。”待赵娜情绪稍缓,余年才开口,声音沉稳有力,“首先,关于那套房产。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虽然房子是他婚前个人财产,但婚后共同偿还贷款的部分以及对应的房屋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您有权要求分割。”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需要收集婚后共同还贷的所有银行流水记录,这是主张分割的关键证据。”
赵娜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提包冰凉的金属扣,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了一些,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就说……他不能这么欺负人……” 她连忙点头:“流水我有!我一直有记账的习惯!”
“很好。”余年继续道,“其次,也是更复杂的,是公司股权和资产问题。您提到的参展证、结算单底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线索,证明了您对公司的贡献和曾经的参与度。原则上,婚后创办经营的公司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您丈夫声称公司亏损,我们需要核查真实的财务状况。您现在还能接触到公司的任何信息吗?”
赵娜沮丧地摇头:“明面上的职位早就被他找借口拿掉了,财务更是他亲戚一手把持……我平时不怎么过问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也是一方隐匿、转移财产的温床。
余年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初步策略:“这种情况下,直接查账难度很大。我们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第一,申请法院调查令,查询对方名下银行卡的大额资金流水,寻找异常转账记录。第二,收集公司近几年的公开报税记录、参与投标的记录等,侧面印证其经营状况。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需要找到他转移资产或存在过错的证据。”
他看向赵娜,目光锐利而冷静:“赵女士,离婚诉讼不仅是感情的了断,更是一场关于财产和证据的博弈。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和策略。” 他顿了顿,特别补充道:“另外,如果您之后发现任何可能的证据,比如相关的聊天记录、邮件或者转账截图,请注意保存方式。不要随便转发或截图,尽量保存原始载体,或者用专业方式固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统一存到一个独立的U盘里——后续我们可能需要用到更规范的电子证据固定流程来确保其法律效力。”
赵娜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却异常沉稳的律师,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她用力擦了擦眼泪:“余律师,我听您的!您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当务之急,是证据保全。”余年快速在笔记本上列出清单,“一,整理您手头所有的共同还贷流水、家庭大额支出凭证,包括您刚才提到的结算单底联和参展证。二,系统性地回忆并记录下您所知的关于公司重要客户、供应商的信息。三,留意并尽可能合法地收集您丈夫可能存在的过错证据。”
他解释得清晰明了,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好,我回去就整理!”赵娜仿佛被注入了力量,重新握紧了手提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