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林氏宗祠的地基上,将红砖的地基映照得格外醒目。林通穿着沾满灰尘的唐装,手持罗盘,正蹲在地基旁仔细测量。工匠们围绕着他忙碌,有的砌砖,有的抹灰,有的搭建门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干劲 —— 自从赶走赵天虎的人后,族人的心气彻底提了起来,都盼着新祠堂早日落成。
“林师傅,这大门的朝向确定了吗?” 泥水匠王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水,问道。他手里拿着砌刀,正准备砌筑大门的门柱。林通站起身,指着南方说道:“确定了,坐壬向丙,坐北朝南,比原来的朝向偏转十五度,正好避开马路的尖角和电线杆。” 他蹲下身,在地基上用石灰画出一条直线,“门柱要沿着这条线砌筑,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是纳气的关键。”
王师傅点点头:“放心,我干这行三十年了,保证分毫不差。” 林通又叮嘱道:“大门要宽三尺六寸,高六尺六寸,取‘六六大顺’之意。门楣上要雕刻‘麒麟献瑞’的图案,既能镇宅,又能纳福。” 他从藤箱里拿出一张图纸,上面详细画着大门的尺寸和雕刻样式,“就按这个来,雕刻师傅要选手艺好的,图案必须栩栩如生。”
林水生凑过来看了看图纸,赞叹道:“林师傅,恁考虑得太周到了!这大门建成后,肯定气派!” 林通笑了笑:“祠堂大门是家族的脸面,也是气口,必须讲究。‘坐对山,向对水,代代出富贵’,现在大门坐北朝南,背后有靠山,前面对着泉州湾,是难得的好格局,以后家族子孙肯定能兴旺。”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林厝村的族人几乎全员上阵。年轻后生帮着搬运材料、搭建脚手架;妇女们每天送来热茶和饭菜,保证工匠们吃饱喝足;族老们则轮流在工地监督,确保施工质量。林通每天都守在祠堂,从地基砌筑到屋顶盖瓦,从雕刻装饰到油漆彩绘,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指导,丝毫不敢马虎。
这天下午,大门的主体结构终于完工。新大门采用闽南传统的 “牌楼式” 设计,门柱是用整块的青石打造,上面雕刻着缠枝莲纹;门楣上的 “麒麟献瑞” 图案栩栩如生,麒麟的鳞片、毛发都清晰可见;门板是用坚硬的菠萝格木制成,上面刷着朱红色的油漆,门环是铜制的狮头造型,敲起来 “咚咚” 作响,透着一股威严。
林通站在大门前,拿出罗盘测量。指针稳稳地指向正南方,不再有丝毫颤动,边缘的黑气也消失无踪。“很好!纳气通畅,煞气已除。” 他满意地点点头,又说道:“接下来要扩大门前的明堂,把这些杂草都清除掉,铺上青石板,再在两边种上两棵桂花树。明堂要‘前低后高、开阔平坦’,象征前途光明,这样才能聚气纳福。”
族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清除杂草、平整土地、铺设石板。林水生带着几个后生,从山上挖来两棵长势茂盛的桂花树,种在明堂的两侧。“等桂花树开花了,整个祠堂都会香喷喷的。” 林水生笑着说道。林通补充道:“桂花树不仅香,还象征‘折桂登科’,以后家族的子弟肯定能金榜题名。”
又过了几天,明堂和照壁也完工了。照壁建在大门内侧,高八尺,宽一丈,上面用琉璃瓦装饰,中间镶嵌着一块巨大的 “福” 字石匾,石匾周围雕刻着 “五福临门” 的图案。“照壁能挡住煞气,还能藏风聚气,” 林通解释道,“以后祠堂的气场会越来越旺。” 他还在大门外立了一块 “石敢当” 石碑,石碑上刻着 “镇百煞,挡灾殃” 六个大字,旁边挂了一面八卦凸镜,正对着马路的尖角,“这样就能彻底化解剩下的煞气,万无一失。”
新祠堂落成的那天,林厝村举行了盛大的 “安龙谢土” 仪式。全村的族人都来了,连在外打工的后生也特意赶了回来。祠堂前的明堂上摆满了三牲、水果、糕点,香烛插在香炉里,烟雾袅袅升起,飘向天空。林通穿着崭新的唐装,手持桃木剑,站在供桌前主持仪式。
“吉时到!” 林通大喝一声,点燃香烛,对着林氏祖宗的牌位拜了三拜,“林氏列祖列宗在上,今祠堂重修完毕,坐壬向丙,藏风聚气,恳请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兴旺,子孙昌盛,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说完,他将一张 “安龙符” 扔向空中,符纸在空中燃烧,灰烬飘落在祠堂的各个角落。
族人们纷纷跪倒在地,对着牌位磕头祈福。林伯公颤巍巍地站起来,说道:“今天是我们林氏家族的好日子!多亏了林师傅,我们的祠堂才能重获新生。我宣布,以后每年的今天,都要举行庆典,纪念这个日子!” 族人们欢呼起来,掌声、欢呼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仪式结束后,族人们在祠堂前举行了宴席。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喝着自家酿的米酒,有说有笑。林水生端着酒杯,走到林通面前:“林师傅,这杯酒我敬恁!要是没有恁,我们林氏家族不知道还要衰败多久。” 林通接过酒杯,和他碰了一下:“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