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安大法会结束后的第三天,锦江迎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雨丝细密如丝,洒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也冲刷着古厝屋顶的燕尾脊 —— 那些翘角飞檐的闽南特色建筑,经过煞气侵扰后,不少燕尾脊上的剪瓷雕已经破损,镇兽脱落,风铃遗失,失去了原有的 “导气镇煞” 功能。
“林师傅,您看这燕尾脊上的‘龙吻’掉了一块,下雨天雨水顺着缝隙渗进屋里,墙都发霉了。” 溪头村的林阿福指着自家古厝的屋顶,满脸愁容。他家的古厝已有百年历史,燕尾脊上原本装饰着龙吻、凤首、鱼跃等剪瓷雕镇兽,可前阵子煞气肆虐时,不少镇兽被雷击破损,连屋檐下的风铃也不见了踪影。
林通抬头望去,只见古厝的燕尾脊向两侧翘起,形如飞燕展翅,本是 “引气向上” 的绝佳设计,可如今缺失镇兽的位置露出斑驳的砖瓦,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燕尾脊不仅是装饰,更是闽南建筑的‘风水眼’。” 林通解释道,“翘角能引导气场流动,避免煞气积聚;脊上的镇兽能镇压阴邪,守护宅运;屋檐下的风铃则能‘化煞纳福’,风吹铃响时,还能净化周围气场。”
他摸了摸腰间的罗盘,指针在古厝前微微颤动:“你家这古厝坐北朝南,本是旺宅,可燕尾脊破损后,气场外泄,煞气趁虚而入,不仅屋里容易发霉,家人还可能时常生病。” 林阿福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我家阿嬷这阵子总说关节疼,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原来和这屋顶有关!”
当天上午,林通就召集了天后宫的慧明师太、城隍庙的玄清道长,以及锦江几位资深的古厝修缮工匠,在溪头村召开 “建筑风水安镇会议”。“法会净化了全城气场,但古厝和宫庙的‘建筑风水防线’还没修复。” 林通指着墙上的闽南建筑结构图,“燕尾脊、镇兽、风铃、厝角头,这些都是守护气场的关键,必须尽快修缮补齐,才能形成‘内外兼防’的风水格局。”
慧明师太补充道:“天后宫的燕尾脊也有类似问题,脊上的‘麒麟献瑞’剪瓷雕破损了一只角,最近大殿总感觉阴冷,想必也是气场不通所致。” 玄清道长也说道:“城隍庙的钟楼屋檐下少了三串风铃,敲钟时声音发闷,没有以前清亮,看来确实影响了气场流动。”
会议结束后,众人分成三组,分别负责古厝、宫庙、公共建筑的风水修缮。林通亲自带领工匠们,从溪头村开始,逐户修复古厝的燕尾脊与镇兽。修缮材料都是按照闽南传统工艺准备的 —— 剪瓷雕用的彩色瓷片要经过 “选瓷、敲片、剪花、粘贴” 四道工序,镇兽的木材选用耐腐蚀的樟木,风铃则用铜材打造,内壁刻上 “平安” 符咒。
在林阿福家的古厝屋顶,老工匠陈师傅正小心翼翼地修补龙吻剪瓷雕。他手持小锤子,将彩色瓷片一片片粘贴在破损处,动作娴熟而专注。“这龙吻是镇脊的‘正兽’,能吞纳煞气,保护屋脊不受雷击。” 陈师傅一边干活,一边说道,“以前修厝时,师傅们都会在龙吻肚子里塞一把艾草和朱砂,就是为了增强镇煞效果。”
林通点点头,从随身的藤箱里拿出一包艾草和朱砂:“这次我们再加点雄黄,效果更好。” 他亲自将药材塞进龙吻内部,又在脊瓦缝隙里撒上一层粗盐,“这样既能防蛀,又能净化渗入的湿气煞气。” 屋顶下方,小陈则带领村民们悬挂铜风铃,每串风铃挂六个,对应 “六六大顺”,间距三尺,确保风吹过时能发出清脆的声响。
“林师傅,为什么风铃要挂六个?挂八个不行吗?” 年轻村民林小宇好奇地问道。林通笑着解释:“闽南风水讲究‘五行配位’,六个风铃对应‘六爻’,能调和阴阳;八个是‘八卦数’,虽也吉祥,但古厝气场较弱,挂多了反而会‘气散’。凡事都要讲究适度,风水更是如此。”
修复完林阿福家的古厝,众人又来到村里的林氏宗祠。宗祠的燕尾脊更高更宽,脊上装饰着 “双凤朝牡丹”“八仙过海” 等复杂的剪瓷雕,还有四只石制镇兽 —— 龙、凤、狮、马,分别镇守四角。可如今,东侧的石狮镇兽已经倾斜,“八仙过海” 的剪瓷雕也掉了两个瓷片。
“宗祠是家族的‘气脉之源’,镇兽必须扶正加固。” 林通指挥工匠们用钢丝绳固定石狮,又在基座下埋了一块五行石,“这块土属性的黄石能增强镇兽的‘扎根力’,让它更稳固地镇压煞气。” 对于破损的剪瓷雕,陈师傅则重新烧制了相同颜色的瓷片,逐一补齐,还在雕饰下方刻了一道小小的 “镇煞符”,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符是‘暗符’,既能增强镇煞效果,又不破坏剪瓷雕的美观。” 陈师傅得意地说道,“这是我们陈家祖传的手艺,一般不外传。” 林通赞许地点点头:“传统手艺里藏着老祖宗的风水智慧,确实该好好传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