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张伟等贪腐残余势力后的第十天,锦江迎来了一场久违的春雨。细雨如丝,滋润着清源山的土地,也冲刷着龙脉断口处的碎石 —— 这里曾是张富贵为建 “滨江壹号” 豪宅,用炸药炸开的龙脊,如今只剩下陡峭的岩壁和裸露的土壤,像一道狰狞的伤口,阻断了龙脉的气脉流通。
林通站在断口前,手持罗盘,眉头微蹙。罗盘指针在断口处剧烈颤动,边缘的黑气虽已淡去,却始终萦绕不散,显示此处的气场仍处于紊乱状态。“师傅,这龙脉断口要是不修复,锦江的风水始终有隐患。” 小陈拿着测量工具,忧心忡忡地说道,“前几天勘察时,发现下游的井水又开始浑浊了,恐怕是气脉不通导致的煞气倒灌。”
林通点点头,目光扫过断口两侧的山势:“这里是龙脉的‘龙腰’位置,是气脉流通的关键节点。张富贵用炸药强行炸开,不仅断了龙脉,还破坏了周围的风水格局。要修复这里,光靠种植树木远远不够,必须建一座‘镇龙塔’,才能重新连接气脉,镇煞聚气。”
“镇龙塔?” 小陈疑惑地问道,“是不是和开元寺的东西塔一样?” 林通笑了笑:“不一样。东西塔是镇城之塔,而镇龙塔是专司修复龙脉的风水建筑。它需要建在龙脉断口的正中央,塔身要与山脉走向一致,内部供奉镇煞聚气的神明,塔基下埋入镇龙石和聚气符,才能起到连接气脉、镇压煞气的作用。”
为了确定最佳的建塔位置,林通邀请了开元寺的慧能师傅、城隍庙的玄清道长,以及三位闽南古建筑专家,组成 “镇龙塔规划小组”。一行人沿着清源山的龙脉走势,反复勘察了三天,最终将塔址确定在断口中央的一块天然巨石上 —— 这块巨石形似龙头,与两侧的山体浑然一体,是连接龙脉气脉的天然 “桥梁”。
“这块巨石是‘龙首石’,是修复龙脉的绝佳根基。” 林通指着巨石说道,“塔基直接建在石上,能借助天然地气增强镇煞效果;塔身采用八角形设计,对应八卦方位,能调和八方气场;塔高九层,取‘九九归一’之意,象征龙脉气脉的完整回归。”
古建筑专家陈教授补充道:“塔身材料要用本地的青石和杉木,青石耐腐蚀,能镇住煞气;杉木质地轻且坚韧,能引导气脉流通。塔檐要采用闽南传统的燕尾脊设计,悬挂铜铃,风吹铃响时,既能净化气场,又能警示邪祟。”
方案确定后,林通立刻向市政府提交了《镇龙塔修建及龙脉修复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不仅划拨了专项修建资金,还成立了 “镇龙塔修建指挥部”,由林通担任总指挥,负责工程的全程监督和风水指导。消息传开后,锦江市民纷纷响应,有的捐款捐物,有的报名成为志愿者,还有的老工匠主动请缨,参与塔身的雕刻和建造。
开工仪式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 这一天是闽南传统的 “祈福日”,阳气旺盛,适合破土动工。当天清晨,清源山的龙脉断口前挤满了人,市政府领导、宫庙主事、施工人员和市民代表齐聚一堂,手持香烛,等待仪式开始。
上午九点整,开工仪式正式启动。慧能师傅带领僧人们诵念《大悲咒》,玄清道长主持 “祭山仪式”,向山神敬献三牲、水果和美酒,祈求工程顺利、龙脉安宁。林通则手持桃木剑,在塔址周围画出 “八卦镇煞阵”,埋下八块五行石,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煞气干扰。
“吉时到,破土!” 随着林通的一声令下,施工人员挥舞着铁锹,在龙首石上挖下第一锹土。奇怪的是,当铁锹接触到石面时,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放晴,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正好照在塔址上,引来众人的欢呼:“祥瑞之兆!镇龙塔一定能顺利建成!”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镇龙塔的修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林通每天都守在工地,从材料的筛选到施工的细节,一一亲自把关。青石要选用质地坚硬、无裂缝的,每一块都要经过他的风水检测;杉木要选用生长在阳坡的,确保蕴含充足的阳气;塔檐的铜铃要刻上 “平安” 符咒,悬挂的高度和角度都要符合风水要求。
在修建塔基时,林通特意在龙首石的中央挖了一个深一米的凹槽,放入一块重达千斤的 “镇龙石”—— 这块石头是从清源山龙脉源头开采的,上面刻着由玄清道长书写的 “龙脉永续” 四个大字和一道 “聚气符”。“镇龙石是塔的‘心脏’,能吸收龙脉源头的气脉,通过塔身传递到断口两侧,重新连接断裂的龙脉。” 林通对施工人员说道,“填埋时要用朱砂混合糯米浆,既能固定石块,又能增强聚气效果。”
塔身的雕刻工作则由几位资深老工匠负责。塔的第一层雕刻着清水祖师的神像,第二层雕刻着土地公的神像,第三层到第九层则雕刻着 “八仙过海”“二十四孝” 等传统图案,以及闽南民间信仰中的镇煞神兽 —— 龙、凤、狮、象等。“清水祖师是闽南的保护神,能镇煞消灾;土地公是地脉之神,能守护一方安宁。供奉两位神明,既能增强镇龙塔的风水效果,又能契合百姓的信仰。” 林通解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