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康需陪伴妻子,加之庐江太守的身份,不便擅离职守,故而未能前来。
倒是吴郡陆家派了十余人前来道贺并协助。
这些人均为陆家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被家族选出,投效陆风麾下,听候差遣。
一来相助陆风,二来为他们谋个前程。
陆家上下无人不晓,年轻一辈的陆风已然崭露头角。
不依靠家族助力,他已是郡守、州牧,更兼镇东将军,执掌一州军务,还获封吴侯爵位。
这些头衔,随便哪一个都足以令人称羡。
可短短两年间,这些荣耀竟全数集于陆风一身。
连陆氏宗族都始料未及。
当然,更多的是欣喜。
陆家这是出了真龙!
对于族人的投奔,陆风表现得很是欢迎。
眼下他正缺帮手,族人来了倒能分担些事务。
况且,他未来的新政与变革,迟早会波及陆氏。
不如早些将族中年轻一辈揽至麾下,加以教导和影响。
让他们认同自己的理念。
这样,日后陆氏才不会成为阻力,反能化为助力。
与他同心协力。
话说远了!
此时,卢植等人正在东莱书院品茶叙旧。
"伯喈兄,咱们得有多年未见了吧?"
卢植轻抿茶盏,神色感慨:"早先我还替你忧心,如今见你气色甚佳,倒是安心了!"
"看来这些年你过得不错——子翼待你甚好!"
岁月流转,蔡邕的面容却未见多少沧桑。
反倒添了几分福态,足见这些年过得舒心。
"哈哈!"
蔡邕朗声一笑,追忆道:"确实如此!当年我从北方仓促南逃,途经庐江时,竟遇上山贼劫道!"
"若非子翼领着数十商队护卫如神兵天降,击退贼人救下我全家,今 ** 们怕就见不到我喽!"
说起往事,蔡邕仍感慨万千。
"竟有这等事?"
卢植还是头回听闻,陆风从未向他提过:"所以你后来就收他为徒了?"
“那会儿确实心动了!不过还没到那一步!”
蔡邕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道:“当时我刚逃过一劫,虽说很欣赏子翼这孩子,可哪有心思收徒?”
“是子翼认出我身份后,硬拉着我去他府上,这才见到了季宁兄。”
“后来在季宁兄和子翼再三挽留下,我才在庐江安顿下来,然后正式收了子翼当徒弟。”
每次提起这段往事,蔡邕都对陆风充满感激。
“陆季宁?确实是个厚道人!早年间在洛阳打过几次照面,可惜交情不深,没怎么深谈。下回得好好叙叙旧!”卢植捻着胡须回忆道。
陆康的为人他是清楚的。
“总有机会的。”蔡邕说着忽然笑道:“可惜你还得在洛阳当差,要不然真想在书院给你也开个讲堂。”
最近他正四处物色教书先生。
光靠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何况也达不到陆风的期望。
虽说他跟陆风约法不仅因为陆风是他救命恩人。
更因为这是女儿未来的夫婿。
“短期内怕是不成。”卢植苦笑着摆手,“谁不想像你这般清闲?可我这把老骨头还得在洛阳撑着。”
这些年洛阳的明争暗斗非但没消停,反而愈演愈烈。
卢植想起来就觉着厌烦又无奈。
想做点什么,却总觉力不从心。
自打当年平定黄巾时被人构陷,他就看透了许多事。
也明白自己没想象中那么能耐。
这两年为了家族,也怕连累陆风,他在朝堂上格外低调,几乎不掺和任何事。
“唉!又是这些争权夺利的勾当?”
蔡邕岂会不知卢植的烦忧?
他对此深有体会,曾深受其害。
忆及往事,他无奈叹道:"我已看透自己并非为官之材,日后再不涉足朝堂纷争。余生只愿教书着书,传承圣贤之道。"
"如此亦能青史留名。"
这让他想起陆风曾说:功名富贵未必只在庙堂,各有所长,择其善者而从之才是正道。
卢植会意轻笑:"难得你能想通。往日我也劝过,说你心性纯良不宜官场,那时你却执意不听。如今怎的顿悟了?"
旁听的郑玄不由凝神。
蔡邕所言令他感同身受。当年党锢之祸令他退出仕途,隐居治学方悟透名利场的玄机。
"说来惭愧。"蔡邕朗笑道,"起初我也困顿不解,全赖子翼那孩子反复开导,才令我茅塞顿开。"
在他眼中,那少年天赋异禀,不仅举一反三,更难得是心如明镜,常能洞悉世事本质。官场迷局便是这般被其说破。
"竟是陆风?"卢植与郑玄相顾愕然。
郑玄难以置信:"他年岁尚幼,怎会参透这些?"
卢植却道:"若是那孩子,倒也不足为奇。"
相比卢植波澜不惊的反应,郑玄却显得尤为惊讶。他若有所思地点头道:"黄巾之乱时,此子便能洞察先机,直言不讳地向卢公进谏。"
"可惜当时未予采纳。"卢植轻叹,随即展颜道:"但自那时起,我便发现这孩子在洞察时局与人心方面确实天赋异禀。"
"能说服伯喈兄看透官场浮沉,倒也合乎情理。"
以陆风这等才干,将来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郑玄听闻卢植的佐证,不由感慨:"没想到此子竟有如此卓识!看来先前是我存了偏见。改日定要当面讨教。"他渐渐改变了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如此年纪便能洞若观火,日后必非池中之物。
与这样的英才结交,无论对他还是门下 ** 都大有裨益。郑玄向来不是顽固不化之人。
喜欢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