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肖申克的救赎》拿下戛纳三项大奖的捷报跨越过大西洋,传回哥伦比亚影业洛杉矶总部时。
一场牵动全局的内部会议已剑拔弩张!
“先生们,结果已经明朗!”
宣传总监威廉·索迪的声音斩钉截铁,“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部电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作品,它是一部影响全球的文化经典!我们要立刻调整所有资源!”
“我们完全理解你的兴奋!”
马文·安东诺夫斯基微笑附和,随后提醒道:“但请允许我提醒大家,行业里向来有个不争的事实,欧洲电影节获奖的作品,在美利坚市场表现往往不够理想,更何况暑假档马上到来!”
作为哥伦比亚影业市场部门的负责人,他亲手操盘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甘地传》等多部电影的营销推广。
《甘地传》投入海量资源,去年北美地区票房排名第13,全球票房才拿下5千万美元,不靠发行录像带的后续盈利基本很难收回成本。
欧洲电影节获奖的作品往往艺术风格较为独特,叙事节奏较慢,在他看来很难点燃市场票房的爆发。
威廉·索迪摇了摇头,“《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利坚为背景的故事,我认为,没有谁比阿美利卡人更能读懂它的精神内核!”
马文·安东诺夫斯基正想反驳,一直沉默聆听的总裁约翰·维奇突然用手指关节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够了,先生们。”
维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争论到此为止,我们采取一个平衡的策略。《肖申克的救赎》必须得到支持,但也不能完全放弃《禁地大战》的暑期档基本盘。通知发行部门,在我们的核心院线,这两部电影这个月平分排片,让市场来告诉我们答案。”
“那……《十字溪流》呢?”马文·安东诺夫斯基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约翰·维奇几乎没做任何思考,脸上掠过一丝清晰的嫌弃,“找个合适的时机,象征性点映几场,然后直接准备录像带发行。我们的资源,要集中在能创造价值的作品上。”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在残酷的好莱坞,成功拥有一切,而失败则迅速被遗忘。
就在几小时前,《十字溪流》还是哥伦比亚在艺术电影领域布局的一枚棋子,但现在,随着它在本应大放异彩的戛纳颗粒无收,它在哥伦比亚内部的优先级瞬间降至冰点。
所有的宣传预算、公关资源、宝贵的院线关系,都将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肖申克的救赎》和《禁地大战》这两部电影上。
……
五月20号,随着戛纳电影节落幕。
美利坚媒体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狂揽三项大奖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东方导演征服戛纳!《肖申克的救赎》成就影史传奇!”——《洛杉矶时报》
“《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关于希望与自由的美利坚寓言故事,夺得金棕榈史上最高荣誉。”——《纽约时报》
“《肖申克的救赎》夺得戛纳金棕榈,法兰西玫瑰阿嘉妮将兑现洗澡水承诺!”——《好莱坞报道》
……
在如此密集且高规格的媒体轰炸下,许多美利坚影评人和资深影迷按捺不住好奇。
纷纷涌入影院观看这部今日上映的电影,想要一睹这部征服了欧洲的电影真容。
芝加哥的一间影院,罗杰·伊伯特带着自己的好奇走入略显昏暗的影院。
这位专业影评人1967年就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影评专栏 ,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
他的电影评论在美利坚和全球被超过200家报纸发表,其观点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
美利坚主流影评人之一,在电影界拥有绝对的地位和话语权。
开场影片阴郁的基调、法庭上交叉剪辑的小片段,让罗杰·伊伯特微微蹙眉。
这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剧情片,镜头语言,光线应用、演员挑选都不错。
但“伟大”何在?
他尚存疑问!
直到肖申克监狱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他才缓缓坐直身体,真正打起了精神。
瑞德那低沉、沧桑的“上帝之音”响起:
【囚犯总是欺负新来的人】
【折磨他们,直到有新犯人进来】
“快看那个胖子!”
“嘿,小宝贝,迷路了吗?”
“妈妈在哪呢?要哭了吗?”
起哄声、下流的调侃和充满恶意的嘲笑在空旷的监舍里回荡、放大,形成一股令人窒息的声浪。
脆弱软蛋的哭啼求饶,结果换来的是看守长极其残酷的关照。
罗杰·伊伯特脸上露出一抹释怀的笑容,明白这是电影完成对肖申克监狱的“规则”宣告。
这里没有同情,没有公正,暴力是唯一的语言,而希望和脆弱,是这里最先被摧毁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