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终于到来。
临深市国际会议中心,足以容纳数千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灯光璀璨,媒体长枪短炮严阵以待,来自全球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的精英们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好奇甚至些许怀疑的躁动。巨大的舞台背景板上,“思想互联,视界无界”八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后台,气氛紧张而有序。林烨站在全身镜前,整理着并不需要整理的西装领带。镜中的他,眼神清澈而坚定,丝毫看不出连日操劳的疲惫,反而有一种利剑即将出鞘的锋芒。
陈薇轻轻走了过来,手中端着一杯温水。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藏蓝色套装,既显专业干练,又不失优雅,妆容精致,神色平静,但仔细看,能发现她眼底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感觉怎么样?”她将水杯递给林烨,声音轻柔。
林烨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温恰到好处。他看向陈薇,微微一笑:“像当年站在华光电柜台,卖出第一个‘神经指环’之前。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
陈薇也笑了,那份紧张感似乎因他这句话而消散了些许:“你准备好了。我们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去吧,让世界看看星火的光芒。”
这时,工作人员做出准备就绪的手势。会场内,激昂的音乐声渐息,灯光聚焦于舞台中央。
林烨深吸一口气,与陈薇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转身,大步走向通往舞台的通道。陈薇则快步走向侧幕的指挥区,那里有监控屏幕和内部通讯设备,她要确保整场发布会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当林烨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从容不迫地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全场,沉稳开口,感谢各位的到来,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他回顾了星火科技从华光电起步的历程,简要阐述了从指环到脑环的技术演进逻辑。他的语言简洁有力,充满自信,很快就掌控了全场的节奏。
然后,到了最关键的产品展示环节。
“今天,我想请大家暂时忘掉键盘、忘掉鼠标、忘掉触摸屏。”林烨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魔力,“让我们尝试一种更自然、更直接的方式,与数字世界对话。”
他轻轻拿起展示台上的“星火脑环”。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那个暗哑黑色的流线型设备,散发着低调而高级的科技美感。
“这就是‘星火脑环’。”林烨将它托在掌心,向观众展示其轻巧与精致,“它很轻,不到200克,可以让你几乎忘记它的存在。但它能做的事情,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设备上。
“首先,让我们看看,它如何改变遥远空间的距离。”林烨话音落下,身后的大屏幕一分为二。左边画面,显示的是一个嘈杂的工业车间现场,一台巨大的精密机床似乎出现了故障,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正束手无策。右边画面,则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专家,坐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
工作人员上台,为林烨佩戴好脑环。同时,现场连线接通,年轻工程师也佩戴上了另一台脑环。
“现在,我看到的,就是这位工程师所看到的现场。”林烨解释道,他的视线所及,通过脑环和AR技术,以第一视角实时投射到大屏幕上。只见他目光聚焦在机床的一个复杂阀体上,轻声下达指令:“标记,压力传感器接口。”
瞬间,在左侧大屏幕的实时画面上,那个阀体上清晰地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红色AR箭头标注!与此同时,右侧屏幕上的老专家,也通过他面前的显示器看到了同样的画面和标注。
老专家扶了扶眼镜,开口道:“小李,检查标注点下方的线路连接。”他的声音通过系统清晰地传到现场。
只见林烨(视角等同于工程师小李)的目光随着老专家的话语移动,精准地定位到线路接口。老专家继续指导:“用万用表测量第三和第四引脚间的电阻。”
林烨(小李)的视线锁定引脚,意念微动,旁边工具台上的万用表竟然自动漂浮起来,移动到相应位置开始测量!数据实时显示在AR视野中和两侧大屏幕上!
“电阻值异常。”老专家判断,“应该是内部短路。需要更换备用模块,位置在设备左侧仓盖内。”
整个指导过程流畅、精准、高效,跨越了千山万水的距离,仿佛老专家亲临现场!台下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那些来自制造业和远程运维领域的嘉宾,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这解决了多少企业痛点!
演示结束,掌声如雷般响起,久久不息。
林烨微微一笑,等掌声稍歇,继续说道:“解决了空间的距离,我们再看看它如何突破创造的边界。”
大屏幕画面切换到一个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一位设计师坐在电脑前,佩戴着脑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