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东到工地的时候,太阳已经快下山了,晚霞烧红了天边。
整个工地却依旧喧嚣。
脚手架上的焊火偶尔冒出蓝白火花,工人们有的在贴瓷砖,有的在搬运灯箱,汗水一滴滴砸在地面,砸出一道道灰印。
林向东踩着新铺的瓷砖一路走进超市内部。
墙皮刚刷完,还带着股呛人的乳胶漆味。
大货架已经搭好,仓库入口处还有几摞未拆封的货箱。
“林总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几个正在拧灯线的工人站直了腰,抹了把脸上的汗,冲林向东笑着点头。
林向东看了一圈,没说什么,直接从腰包里掏出一沓现金。
他也不打招呼,站在临时休息棚前,直接开口。
“辛苦大家了,连着干好几天,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还得硬撑着。”
工人们没吭声,只是一个个抹着脖子、喝着功能性饮料,笑得尴尬又疲惫。
林向东把一叠钱交给现场的陈晓峰:“这里是三万块,按人头,一人二百,今天就发,记得过来领,这是辛苦钱。”
话音一落,工人们顿时哗然。
“发钱了!”
“我靠,还没干完呢,林总就先发钱了?”
“我做工做了十几年,第一次见有老板提前发钱的!”
陈晓峰也愣了愣,小声问林向东:“东哥,是不是回头从我工程款里扣?”
林向东摆了摆手:“不用扣,这三万是我单独掏的,工人要拼命干,咱也不能光靠一句‘谢谢’就完事。”
说完,他又朝所有人扫了一眼,语气一转,声音更高:“我再补一句话,只要你们能提前完工,每人再拿五百块,这钱一分不少照发!”
这一句如同往燃尽的煤上倒了桶油。
“林总你说的是真的嘛?”
“五百啊!提前完工就发?!”
“妈的,兄弟们,咬咬牙,拼命干,再多挣500块钱!”
一个壮实的中年工人拍了拍手,转头就对搭档喊:“阿良!晚上别休了,咱俩通宵干!”
林向东咧嘴一笑,指着他说:“就你这股劲,我多加你一百。”
“真的?”中年民工懵了。
“我林向东说话,说到做到。”
林向东的几句话,整个工地气氛立马不同了。
工人们原本疲惫的身体忽然像被打了一针肾上腺素,纷纷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进度安排,甚至有三四个自动自发把已经关掉的灯重新打开,说要干到晚上十二点。
林向东背着手站在门口,看着那些重新打起精神干活的身影,眼里闪过一抹精光。
他不是在“做善财童子”。
他很清楚,开超市的时机非常关键。
他要趁着10月1号前开业,而且还要完成预热。
一旦晚了,就会错过第一批客户高峰。
时间就金钱!
同时,林向东更清楚,这时候和民工们讲拼搏、奉献都是屁话。
远不如一叠现金来得直接。
钱,是最直接的管理方法。
而兑现承诺,是赢人心的唯一方式。
刘兆虎、徐峰等人在旁边看着。
徐峰还是心疼钱,只是不敢提。
刘兆虎已经接受了林向东的‘金钱至上’理论。
有钱能使鬼推磨。
只要钱给够,就能创造奇迹。
……
云海市远峰印刷厂。
压纸机轰隆隆地响着,印刷油墨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
刘兆虎一边低头算着成本,一边看着旁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印刷品:“东哥,要不咱就用这种吧?这纸便宜,一百块钱能印2000张。”
“便宜是便宜。”林向东手里摸着一张薄得几乎能透光的宣传纸,“问题是印出来就跟厕所小广告差不多,谁会带回家?”
徐峰皱着眉头问:“那我们用哪种?”
林向东抬起头,目光扫过不远处另一堆印着“云海世纪佳园”“首付三万,拎包入住”的房地产宣传单,纸张厚实光滑,上头的图案印得光鲜亮丽。
“就用那种。”
林向东指着世纪佳园的房地产宣传单。
刘兆虎有些吃惊地说:“东哥,那种纸很贵的,差不多要一块钱一张。”
“你知道为什么房产公司宁愿花一块钱一张也要印这种纸吗?”
林向东看着他,微笑着解释道:“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纸你不舍得扔。你会拿回家当垫桌布、垫盘子、贴玻璃,甚至给孩子折飞机。”
徐峰想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林向东继续说道:“我们超市开业的第一批人气,就是从传单起步的。你传单丢地上没人看,那就等于白印了。只有别人带回家,才有可能产生第二次记忆。看一眼名字,晚上回去告诉老婆:‘哎,今天新开个超市,搞活动送鸡蛋。’这才叫种草。”
刘兆虎点点头:“行,那我就按你说的,厚纸印五万张,够不够?”
“先来十万。”林向东说完,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上面内容简单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