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满脸不情愿的走下了城楼。
报信的亲随告诉他,赵王已经入城了,去了大帅府,世子殿下在那。
大帅府距离城墙不算太远,亲随带路。
唐云带着虎、牛、马、豹四人赶过去的时候,刚好看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入城。
亲随解释了一番,往年南关守城的时候,赵王府那边都会送过来一些物资,还会自掏腰包在封地征召一些青壮民夫过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遇到战事告急,赵王还会让王府大管家,也就是姬惠蝉带着王府护卫过来助战。
如同这次,赵王府不但送来了大批的物资,还亲自将所有王府护卫都带了过来。
姬晸是亲王,王府有两支卫队,一支亲事府一支帐内府,亲事府的执仗与执乘三十二人,统领亲事六百人。
账内府还有六百人,内部组织架构和亲事府几乎相同。
理论上来讲,王府护卫一共是一千二百人。
实际上呢,因为王府名下有很多商队,封地也很大,王府护卫满打满算两千人出头。
亲随是个多话的性子,还神秘兮兮的告诉唐云,赵王府这次可谓是全力助阵南关,不但送来了大量物资,王府两千护卫全带了,唯一的要求和以往一样,那就是不能上报朝廷。
并非是怕朝廷猜忌,而是怕朝廷表彰,宫中嘉奖。
这也是赵王府数代来“优良传统”了,对什么功勋、嘉奖、功劳,历来是避而远之的。
今日带着青壮民夫与物资赶过来的,正是王府两千护卫。
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甲胄光鲜亮丽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的王府护卫们,这一入城,别说穿着布甲的弓手了,就是穿着轻甲的骑卒都显得是那么的寒酸可怜。
两千人,一千五百弓手,五百骑卒,就这个配置,这个装备,轻轻松松干挺一个折冲府,可以说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攥。
“豹哥。”
唐云回头叫了一声,薛豹一时没反应过来,牛犇乐呵呵的提醒道:“叫你呢。”
其他人都习惯了,唐云历来这样,有事就叫哥,没事就是几个小动物。
薛豹打马上前:“少主吩咐。”
正好到了大帅府门前,唐云翻身下马,低声耳语了一声。
薛豹面露迟疑之色,最终点了点头,回军器监营区了。
大帅府,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和各城府衙的规格差不多,也要更大一些。
门口站着军伍,背弓腰刀,任何不认识的陌生人,出入都要盘查身份。
大量的旗官、校尉进进出出。
大帅府中是有官职的,这地方不是宫万钧用来睡觉的,而是用来统管整个南关的。
长史,出谋划策、政务协调。
司马,后勤调度、操练制定。
参军,战时规划、各营沟通。
以及大量的文吏,负责军令传达、文书起草等等。
以前的大帅府是一个很臃肿的机构,尤其是前朝的时候,好多朝廷派过来的文臣担任要职,有功劳就是某某官员,整事就是上面的相关领导,出事就是无关人员。
殄虏营一案后,朝廷派来了更多人,就连宫中也派了一些内侍太监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监督。
宫万钧也是个狠人,直接将大帅府当闲散衙门了,战术制定、后勤管理、各种政务,统统在帅帐中解决,完全不鸟大帅府中任何非南军体系的官吏。
凡事有利必有弊,因为大帅府的弃用,朝廷无法对南军做到事无巨细的了解,难免缩减一些待遇,大帅府中的官员更是极尽刁难之事。
两相其害取其轻,宫万钧依旧固执己见,宁愿自己被穿小鞋,军伍苦点、累点,也不愿南军大事小事处处受朝廷制擎。
被穿小鞋,苦点累点,死不了人。
被大帅府的官员事事插手,乃至对战事都指手画脚,会死人。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对的,没有了繁琐的程序与各种束缚,除了南军作战方式更加灵活外,同时最大程度杜绝了文臣冒功、克扣军饷等脏心烂肺的破事。
到了大虞朝新君登基,一封圣旨,除了军器监外,朝廷派过来的官员,什么户部的、礼部的、工部的,全部召回,宫万钧也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南关第一人,大事小事都可做主。
没了朝廷的人马,大帅府也就回归了本身的职能与意义,宫万钧在南军之中挑选大量内政性人才担任要职。
如今的大帅府,与地方衙署无异,也有公堂。
唐云不认识这里的官吏,人们认识他,别说官吏了,就连守门的军士都认识。
因为唐云,这几日大帅府可谓是忙的不可开交,光是清点牛犇、赵菁承带回来的物资,就花费了整整半日一夜的时间,这里面有一个算一个,都恨不得裤衩子一脱原地给唐云生个八胞胎。
一路畅通无阻进了大帅府,来到金甲堂外。
其他班房就叫班房,这个班房那个班房,唯独议事的地方,叫金甲堂,前朝开国皇帝起的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