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牢的狱卒并非主要威胁,而城内的袁绍兵马才是真正的难题。
即便太史慈能冲进地牢,解决狱卒,救出孔融,也无法将其带出城外。
因为袁绍已下令封锁四方城门。
此时,太史慈心情沉重,回到住处。
招揽的十多名游侠已准备就绪。
他们询问太史慈情况,他无奈摇头,表示因袁绍封锁城门,无法营救孔融。
刘备与袁绍的战事,使得城门始终紧闭,这也成为他们救援的最大阻碍。
他们慨叹刘备的时机不当。
在场的人皆受孔融恩惠,此时有人汇报,称有一人自称有办法营救孔融。
太史慈虽疑惑,但仍决定让他进来。
此人正是林百户,他身穿官吏衣袍。
太史慈开始紧张,以为消息已被袁绍知晓。
但林百户表现淡定,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表示即使太史慈杀了他,也无法得知方法,因为救援之法只存于他的脑海中。
太史慈被他的镇定所折服,询问其营救孔融的对策。
他询问林百户。
林百户指着身上的官袍,自信地说:“凭这身官袍足矣!”
一位游侠嗤笑道:“你将自己当作北海郡守,地位超过袁绍了吗?”
林百户回应:“只是一截文吏的官袍。”
面对嘲笑,林百户毫不在意。
他提出计划:“你们只需将孔太守从地牢救出,转移到我的屋舍内。
袁绍再怎么算计,也料不到孔太守会藏在他麾下的文吏房中!”
众人听后一愣,随后反应过来。
太史慈震惊,询问林百户身份。
林百户自称是刘备麾下的锦衣卫百户。
众人闻言震惊,刘备的人竟潜伏在袁绍身边,还成为了文吏。
太史慈怀疑,林百户表示无需证明。
最终,太史慈决定信任他。
林百户解释计划:“今晚四更天后,我负责地牢后勤,你们乔装打扮成我的手下。”
众人恍然大悟。
太史慈好奇为何林百户要帮他们。
林百户坦言:“我主刘备欲招揽子义。”
太史慈听后沉默一会,表示若救出孔太守,他将报恩,并愿意配合刘备行动,共同拿下据县。
太史慈对于是否追随刘备有着自己的打算。
林百户对此表示赞同。
夜晚降临,城北地牢内的氛围变得紧张。
典狱长与众狱卒议论着,袁绍今晚是否还会派人送来饭菜。
自袁绍占据北海郡以来,为收买人心,连地牢的狱卒都得到了不少好处。
典狱长虽对袁绍的作为有所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上台后地牢待遇的提高。
当有狱卒担忧刘备大军围城,城池破后该如何选择时,典狱长果断表示投降无妨。
之后不久,林百户领着七人带来比往常更丰盛的食物。
他们解释这是袁绍为了犒劳地牢的狱卒而特意吩咐的。
典狱长听后暗自点头,感叹袁氏待遇之优厚。
饭菜被众人迅速一扫而空后,林百户默默收拾餐具。
突然,响起一阵声音,以典狱长为首的众人纷纷倒地。
显然,饭菜中被人下了毒手。
房间内,充满了杀机,太史慈立即拔剑刺死了企图不轨之人。
行动迅速且果断,“立即行动!”
林百户迅速离场带走饭盒,太史慈等人则换上狱卒的衣服,伪装成狱卒。
他们来到孔融的牢房前,趁夜将其带走。
离开前,太史慈还下令打开所有牢房,让地牢内的犯人涌向街头。
他们藏匿在黑夜之中。
郡守府内传来紧急报告:“地牢的典狱长及狱卒已全部惨遭杀害,所有犯人逃走。”
袁绍大惊失色。
他最担心的是孔融会 ** 囚犯势力与他对抗。
许攸建议封锁全城并寻找孔融。
文丑及其部下展开全城搜捕。
一天过去,除了孔融外,所有囚犯均已落网。
袁绍命人对囚犯进行拷问,囚犯们均称是狱卒放走了孔融。
袁绍愤怒地下令处死囚犯,得知前线战败消息后昏厥过去。
醒来后得知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迷,质问将领为何如此轻易溃败。
此刻的他愤怒至极,恨不得将几位将领千刀万剐。
袁绍颜面扫地。
众将汇报,前线抵挡赵云不力,因军 ** 现内奸。
此人竟是礼阳城西门校尉,暗中投靠刘备,导致城池失守,前线迅速溃败。
此消息让整个大殿陷入喧哗,议论纷纷。
据传,该校尉是加入了刘备麾下的锦衣卫。
袁绍对此极为震怒,誓要严惩此人。
同时他感叹自身命运不济,西线、北线均已失守,刘备兵马将直达据县城外。
目前城中仅余三万精兵,但屡战屡败,信心全无。
面对刘备的围攻,据县岌岌可危。
文丑再次建议放弃北海,突围求生。
然而袁绍对此感到苦涩,他已从冀州渤海郡被刘备逼至青州北海,如今再被追赶,如同丧家之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