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蓝玉模板并非唯一选择,或许未来能抽到治国类的人才图鉴。
他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更希望刘备之子能够具备治理江山的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刘备刚刚醒来,还不知自己的老祖宗已经为他的儿子谋划。
此时正值初冬,北方寒风凛冽,邺城更下了罕见的初冬大雪。
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如诗如画。
邺城的大街小巷和民居屋顶都积着白雪,显得愈发美丽和热闹。
在刘备的治理下,邺城已非常繁华。
半个时辰后,刘备来到甄家的府邸。
甄俨有些意外,一大早便迎接了刘备的到来。
自从甄家追随刘备后,家族基业已转移到邺城。
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甄俨已将经商重心放在冀州治所邺城。
刘备今天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议,他身披虎皮大衣,踏进大殿前还轻轻拍掉身上的雪花。
他对甄家的大宅表示赞赏,称赞其大气、雍容、华贵而不落俗套。
刘备不禁感叹:“甄家的发展颇具江南乡的韵味。”
甄家自中山郡无极县起步,如今已成为北方的首屈一指的巨商。
其根基深厚,加上刘备的推荐,甄家富可敌国。
其府邸距离州牧府极近,规模更大,内部布置精美,宛如世家大族。
甄俨向刘备透露,这座府邸是由子扬先生设计的,作为甄家的祖宅,将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甄俨解释,自己作为商贾,认为人的一生无非衣食住行,若有能力,自然会注重居住环境的打造。
刘备点头进入大殿后表示:“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适当收敛。”
甄俨立刻察觉到言外之意,内心略感惊慌。
甄家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刘备给予的,因此甄俨十分担忧甄家是否做错了什么。
刘备安抚甄俨表示甄家并没有做错事,但生意做大后,开始在冀州的发展中产生影响,这也带来了一些小麻烦。
不仅是甄家,其他商贾群体也开始让人眼红。
甄俨当即表示会听从主公的建议。
自甄家追随主公以来,一直遵循主公所立之规矩行事,从未越轨。
然而,甄家究竟面临了何种困扰?
刘备坦言:“甄家,钱过多了。”
听闻此言,甄俨心生困惑,钱财众多竟是祸患?
刘备续道:“近日,冀州军以朝廷之名征讨青州,其间必有伤亡。
新朝廷于邺城初立,财政紧张,无法再拨出更多抚恤金。”
甄俨意识到,朝廷急需资金,而商贾群体需承担此重任。
前次为朝廷修建皇宫已使商贾群体疲于应对,如今又要为此次抚恤金出资。
甄俨询问:“此次朝廷所需,是强制征收还是?”
他深知,若是强制征收,则毫无利益可言。
甄家虽与刘备共进共退,但其他商贾恐难以承受。
刘备答:“我与陛下商议,决定向你们借钱。”
此言一出,甄俨惊愕不已,思绪混乱。
朝庭向商贾借钱,实为前所未有之事。
历朝历代,朝廷缺钱往往通过没收财产或抄家问斩的方式解决。
甄俨身躯颤抖,再次确认:“是借……借钱?”
刘备肯定道:“不错,借钱。
你们并未违法,新朝廷也欲树立正面形象,强制征收无法得到冀州民众的认可。”
刘备解释清楚后,甄俨稍稍平息了疑虑。
朝廷向商贾群体借钱的问题,甄俨询问刘备朝廷的借法细节。
实际上,甄俨明白其中的不易之处——朝廷有借未必有还。
商贾群体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束手无策。
刘备提醒甄俨,朝廷借款会有连续多次的需求。
甄俨明白新朝廷构建需要大量资金,故表示只要刘备开口,他便会尽力支持。
然而,刘备已经构思出一个双赢的策略,这是他从靖王老祖刘胜那里学到的“用未来钱”
的方法。
甄俨听后,心生喜悦,迫不及待地询问刘备更多细节。
刘备将详细计划写在布帛上交给甄俨。
甄俨看过后心惊胆跳,对刘备的计划赞不绝口,认为此手段超乎寻常,犹如仙人指点。
然而,此计划涉及整个冀州,动静极大,甄俨担心陛下是否会同意。
刘备表示他会向陛下解释,并询问甄俨是否有勇气尝试这个计划。
甄俨坚定地回应,既然计划已经制定出来,他就会全力以赴。
刘备询问甄俨,常往返冀州各郡各县行商的他们,观察到的冀州百姓生活状况如何,尤其是手中是否有闲钱。
甄俨用冀州各郡的经济状况来详细解答。
他描述冀州的十个郡分为三个经济梯队。
其中,中山郡和魏郡百姓最为富裕,被归为第一梯队。
这两个地方的经济繁荣,一方面得益于刘备的治理,另一方面甄家也在中山郡无极县起家,带动了当地经济。
渤海、博陵、河间三郡为第二梯队,这些郡在袁绍担任渤海太守期间就受益于袁氏的威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