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只有意识尚存,仿佛被他人操纵。
屋内,刘胜夺去了林镇的身体。
他向徐正对话,提出通过书信联系徐正的父亲徐荣。
他对徐荣很感兴趣,了解他的出身、功业轨迹以及他掌握的兵马情况。
刘胜认为徐荣所领导的边关战将是汉末初期首屈一指的战斗力。
徐正很快书写了一封书信,并将其放入林镇带来的竹筒中。
此时,林镇恢复了身体的控制权,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
当徐正询问时,他只能随便找个理由掩饰过去。
随后,徐正开始联络城中大户势力,林镇不敢如实告知刚刚发生的奇异事件。
林百户在屋内等待片刻。
徐正离开后,林镇独自度过漫长夜晚。
清晨,朝阳初升,徐正归来,身后跟着四位城中大户代表。
林镇的身份被徐正向众人介绍。
商议行动后得知,夜晚会有人于城北制造 * 动吸引守军注意力。
鲜于辅和刘和派遣人马前往城北救火时,徐正会带领部曲家丁夺取南门。
林镇担忧五百家丁不足以完成任务,但徐正透露他们已掌握南门校尉中的内应,这才让锦衣卫林镇放下心来。
随着夜色再次降临,城中的氛围愈发紧张。
刘和与鲜于辅担忧城池即将遭受刘备军队的进攻。
就在此时,城中突然传出北城起火的消息,二人震惊之余立即赶往北城灭火。
城南氛围愈发沉寂,刘和在城头上忧心忡忡地巡视了两圈。
随后,他找到一处地方坐下休息。
他喃喃自语:“城北怎会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时,他的耳边传来一阵声音:“有人背叛了,所以城北才会燃起大火。”
刘和抬头,发现南门校尉正朝他走来。
但他未及反应,已被南门校尉带领的士兵包围。
包围圈中的刘和愣住了。
南门校尉下令:“拿下他!”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未及反应的刘和捆绑起来。
刘和惊怒交加:“你,你背叛了我!”
南门校尉开口道:“无论谁执掌渔阳,执掌幽州,蝼蚁尚且偷生,我们只想活下去。”
控制刘和后,南门校尉命令:“开门,迎接皇叔兵马进城!”
渔阳县城的南门被士兵们推开。
朝廷的兵马见状,立刻回去禀报刘备。
刘备得知情况后,命令赵云和吕布率军进城查看。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赵云和吕布的兵马就击溃了南城的守军。
另一边,正在城北指挥扑火的鲜于辅得知南城的消息后大惊:“竟然有人背叛了我们?南门已经失守?”
风声传来,大公子竟被生擒活捉。
吕布已至城下,一路急行军,声势逼人。
听到吕布二字,鲜于辅脸色骤变,冷汗直流。
他深知渔阳城已守不住,当即下令撤军,放弃火攻,直接打开北门撤退,迅速与阎柔汇合。
事态逼人至此,再无其他选择。
夜色深沉,赵云和吕布已成功占领城池。
清扫过后,新的一天开始,刘备步入城中。
大殿内气氛肃穆,两名甲士押着刘和进入殿内。
刘和面对刘备破口大骂,指责其效仿董贼挟持天子。
张飞性情激烈,上前痛斥并掌掴刘和,欲拔剑刺之。
刘备制止张飞,劝其冷静。
此刻的刘和怨毒眼神看向投降的南门校尉,痛斥其为叛徒。
南门校尉辩驳:“你误解形势,时务之人皆知英才当权。”
他强调,“主公乃皇叔,掌握朝廷大军,旨意收复幽州。”
质问对方:“你父子二人意欲强行占据幽州?”
他强调,“幽州乃大汉之地,非你父子私有!”
南门校尉情绪激动。
继续指责:“你父子竟勾结外敌,侵犯汉土?我汉家英勇之士,对你父子恨之入骨!”
刘备试图劝说:“贤侄,何不归正途?备可让你回去游说令尊,归顺朝廷,如何?”
他考虑的是以和平方式取得幽州。
但刘和坚决回应:“妄想!我父子只忠大汉朝廷。
你在邺城自立朝廷,怎可冒充正统?”
殿内充满刘和的愤怒喝斥。
张飞不耐烦:“大哥,跟他废话作甚?”
但刘备冷静阻止,吩咐:“遣使者往蓟县,劝降刘虞。
若其不降,再攻广阳郡不迟。”
鲜于辅撤退至幽州北部,意图与阎柔汇合,却在途中遭遇严纲。
严纲深谙北军战术,迅速击溃鲜于辅部队,并封锁其在矮山上。
严纲派兵劝降:“投降尚有生机!”
但鲜于辅怒斩来使。
严纲于是下令攻山,不到一刻钟,便斩下鲜于辅的首级。
“来人,将此头颅装入木匣。”
传达命令至渔阳城,告知主公喜讯!
严纲一方面将鲜于辅的首级送往刘备处,另一方面则在边境增设哨骑,探寻溃退的胡寇行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