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要塞”内部,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又像是绷紧到极致的弓弦。那道来自“暗尘之海”的冰冷信息——“秩序,不容玷污。干扰者,终将净化。”——如同淬毒的冰锥,精准地刺入每一个意识单元的核心,不仅宣告了敌意,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审判意味。更令人心悸的是紧随其后的行动:一种无形却广袤的规则干扰场,如同宇宙尺度的粘稠淤泥,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渗透周边星域。原本流畅的能量传递变得迟滞,意识间的清晰链接也蒙上了一层薄纱,远程监测数据流开始出现卡顿和失真。这不再是遥远的威胁预警,而是已经抵近家门、开始侵蚀生存环境的实质性攻击。
山岳之前制定的分层应对策略,在这突如其来的压力下,迅速展现出其前瞻性和韧性。他没有陷入慌乱,而是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对现状进行快速评估并调整行动重心。
“干扰场的影响正在扩散,我们的通讯和感知能力受限,这是对方的第一波压制。”山岳的意识波动沉稳,带着临战的冷静,“林凡,晶语者,你们研发的应急模块,现在是最关键的破局点。我需要确切的时间表和可行性评估。”
林凡的“星云”与晶语者的水晶意识瞬间完成了一次高效的数据交换。“三种原型模块的理论设计已经完成,”林凡快速汇报,“‘区域规则稳定锚’可以建立局部秩序场,对抗干扰;‘定向能量偏转护盾’能防御中等强度的能量攻击;‘规则共振干扰器’则能对高度有序的规则结构进行战术性破坏。但要将它们从蓝图变为现实,我们需要物质载体,并注入启动能量。”
晶语者补充了关键难点:“模块的实体化,必须运用‘星核共鸣’技术,寻找合适的天体进行瞬间‘锻造’。能量来源可以暂时由我们联合意识场提供,但载体天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模块的效能和稳定性,也关乎…我们行动的伦理边界。”
陈雪的监测网络顶着干扰,全力扫描着周边星域,很快提供了几个备选方案:“扫描到三个潜在目标。一号,一颗孤立的金属质小行星,结构简单纯净,无任何生命迹象,但体积小,能量蕴含低,锻造出的模块可能效力不足。二号,一片活跃星云的核心凝聚区,能量澎湃,物质丰富,但内部极不稳定,锻造过程风险极高,可能引发能量失控。三号,‘希望之光’星系外围的一颗冰质矮行星,结构稳定,含有水冰和多种矿物,能量传导性良好…但是,”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超深度生命迹象扫描显示,其冰层深处…存在极其微弱的、疑似前生命期的有机化学活动信号。存在生命萌芽的概率…评估约为百分之三。”
百分之三!这个微小的数字,却像一道无形的壁垒,瞬间横亘在决策面前。选择三号目标,意味着为了联盟的生存,他们将冒着一丝可能扼杀一个生命起点的风险。
联盟内部的路线分歧,因为这百分之三的可能性,被瞬间点燃,并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尖锐和具体,直接关系到即将采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
徐婉的光辉剧烈地闪烁着,充满了感同身受的焦虑:“百分之三的概率,听起来很小,但那是生命啊!是可能演化出无限未来的种子!我们刚刚拯救了能量生命,难道转身就要为了自己的安全,去冒毁灭另一个生命火种的风险吗?这违背了我们作为守护者的根本原则!”她的共鸣能力让她对任何形式的生命波动都异常敏感,那微弱的化学信号在她感知中如同婴儿的心跳。
林凡的“云”则高速运转,从纯粹的逻辑和生存必要性出发:“我理解徐婉的感受。但现实是,干扰场在持续加强,我们的行动窗口正在关闭。一号目标效力不足,可能无法扭转战局。二号目标风险失控,可能未伤敌先自损。三号目标是综合最优解。百分之三的概率,在统计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很可能只是探测背景噪音或非生命化学反应的误判。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可能性,而拿整个联盟的存续去冒险!这是必要的权衡!”
一直超然的启明,也再次介入,提出了一个更具颠覆性的视角:“我们是否过于执着于碳基生命的特定形式了?生命是宇宙的奇迹,但其形态无穷无尽。那冰层下的化学活动,或许会孕育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认知的生命。我们的干预,是毁灭,还是可能加速一种新生命的诞生?甚至,我们锻造模块的行为本身,是否会与那潜在的生命活动产生奇妙的共鸣,催生出一种与科技共生的全新生命形态?聚焦于规避风险,或许让我们错过了参与创造更伟大可能性的机会。”
山岳静静地聆听着每一方的意见,感受着其中的理性、情感与哲学思辨。他意识到,作为领袖,此刻的抉择不仅关乎战术成败,更将深刻定义联盟未来的道德底色和发展方向。他不能简单地采用少数服从多数,也不能独断专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