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古老的北平城迎来了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属于人民的盛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入城仪式。
邵明珠早早便来到了前门大街附近。虽然赵刚给他放了假,但他身为军人,这种历史性的时刻怎能错过?更主要的是,他知道,文工团今天一定会出现在欢庆的队伍里,刘念肯定也在。
街道两旁,早已被人山人海的北平市民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翘首以盼,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奋地指指点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巨大的、沸腾的期待和喜悦。
上午十时整,庄严的时刻到来。
首先入城的是装甲车队和炮兵车队。一辆辆漆着八一军徽的美制坦克、装甲车,以及用卡车牵引着的、炮口高昂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发出沉重的轰鸣,缓缓碾过前门大街那古老的石板路。钢铁洪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无比震撼的,它们代表着这支军队无坚不摧的力量,也洗刷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屈辱。
“快看!那是咱们的坦克!”
“好家伙!这大炮!都是美国造的吧?全是咱们缴获的!”
“解放军万岁!共产党万岁!”
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和口号声,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这雄壮的队伍,看着那锃亮的炮管,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用手抹着眼睛。
邵明珠站在人群里,心脏也随着坦克的轰鸣而剧烈跳动。他用力地鼓着掌,眼眶发热。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幕意味着什么——一个旧时代彻底终结,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正伴随着这钢铁履带的铿锵之声,磅礴而来!
紧接着,步兵方队入场了!一列列头戴钢盔、身穿崭新黄绿色军装、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或美制加兰德步枪的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来。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目光坚毅,军靴踏在地上,发出“唰—唰—唰”的震撼声响,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绿色洪流。
“同志们辛苦了!”路边有群众高声喊道。
“为人民服务!”战士们用嘹亮整齐的口号回应,声震云霄。
这口号是如此朴素,却又如此有力,道出了这支军队的本质。人群中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邵明珠看着这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队伍,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他所在的队伍,这就是即将解放全中国的英雄之师!
就在步兵队伍通过的同时,热烈的锣鼓声猛地敲响起来!早已准备好的北平市民欢庆队伍瞬间涌入了街道中央!
庞大的秧歌队扭起来了!穿着彩衣的男女老少,手持彩绸,脸上涂着红胭脂,随着锣鼓点儿尽情地扭动、跳跃,动作夸张而充满喜悦,仿佛要把积压了太久的欢欣一下子全都释放出来!
高跷队来了!踩着一人多高高跷的艺人,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在空中做出各种惊险又诙谐的动作,引来阵阵喝彩。
舞龙舞狮的队伍也来了!金色的长龙上下翻飞,威武的狮子摇头摆尾,在鞭炮的硝烟和锣鼓声中穿梭,将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而在这支庞大的民间欢庆队伍中,邵明珠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亮色——文工团的同志们也加入了进来!
她们没有穿军装,而是换上了色彩更鲜艳的演出服,有的打着腰鼓,有的敲着锣镲,有的则和市民一起扭着秧歌,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笑容,成为欢腾人流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邵明珠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目光急切地在文工团的队伍中搜寻。他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在晃动的人影和彩绸中努力分辨。
“在哪里…刘念…你在哪里…”他嘴里不自觉地喃喃自语,目光扫过一个又一个年轻女团员的脸庞。
终于,他的目光定格了!
在一支扭得正欢的秧歌队旁边,刘念正和几个文工团的女同志一起,手里拿着红色的绸带,随着节奏欢快地舞动着。她似乎也特意打扮了一下,辫梢上系了红色的头绳,脸颊因为运动和兴奋而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她一边跳着,一边和身边的同伴说笑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弯成了月牙,笑容灿烂得仿佛能驱散冬日的所有严寒。
邵明珠的心跳骤然加速,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喜悦涌上心头。他忘记了周围震耳欲聋的欢呼,忘记了头顶呼啸而过的战机,眼里只剩下那个在阳光下欢快舞动的、如同精灵般的姑娘。
他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方向在人群里慢慢移动,目光始终追随着她,脸上露出了傻乎乎却无比幸福的笑容。
盛大的入城式继续进行,钢铁洪流与欢庆的人潮交织成沸腾的海洋。邵明珠那一身笔挺的新军装和一米八五的个头,在人群中确实如同灯塔般显眼。他正全神贯注地追随着刘念舞动的身影,忽然,那个身影停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