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们面色凝重地陆续离开会议室。邵明珠也随着人流走出,脚步沉稳,但内心却如同压了一块千斤巨石。
他回到临时安排给他的办公室,关上门,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外面北京城晴朗的天空,心情却无比阴郁。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清楚知道风暴眼在哪里、何时爆发的人之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发出最关键的预警。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巨大孤独感和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紧紧攥着拳头,骨节发白。“不能说……至少现在不能说……必须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让我‘合理’推断出仁川登陆风险的时机!”
他知道,那个时机不会太远了。美军的登陆准备一旦开始,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他必须利用自己“先知”的优势,提前布局,在关键时刻,用最合理、最不容置疑的方式,将这份关乎国运的预警,递到最高决策层面前!
而现在,他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和完美的演技。他拿起笔,铺开稿纸,开始撰写一份给军长和政委的、关于“加强东北边防战备工作几点建议”的常规报告。在报告的最后,他谨慎地加入了一句看似基于常规军事逻辑的推断:
“……综观当前敌我态势,美军为打破僵局,有极大可能采取两栖登陆等冒险行动,以切断人民军后勤补给线。我部应加强对朝鲜半岛西海岸,特别是仁川、元山等港口的情报侦察,警惕敌战略意图之突变……”
这已是他目前情况下,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暗示了。他将报告封好,叫来机要参谋,嘱咐立刻呈送军首长。然后,他再次走到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投向了那片即将被血与火染红的三千里江山。
“时间不多了……”他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忧虑,以及一种准备迎接暴风雨的决绝。
邵明珠那份关于加强东北边防战备的常规报告,通过机要渠道,很快呈送到了军长梁光涛的办公桌上。梁光涛仔细地阅读着报告,前面关于部队训练、物资储备、工事修筑等内容,虽然提得具体扎实,但都属于正常的工作建议。然而,当他看到报告最后,邵明珠特意加上的那一段关于“警惕美军两栖登陆”的分析时,他的目光骤然凝固了!
他反复将那段话读了几遍,眉头紧紧锁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美军为打破僵局,有极大可能采取两栖登陆等冒险行动,以切断人民军后勤补给线。我部应加强对朝鲜半岛西海岸,特别是仁川、元山等港口的情报侦察,警惕敌战略意图之突变……”
“仁川……元山……” 梁光涛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地名,眼神变得越来越锐利。他太了解邵明珠了!这小子自从去年预警朝鲜可能爆发冲突开始,其战略预判的精准度和前瞻性,已经多次被事实证明!他绝不会在如此重要的报告中,无缘无故地、如此具体地提到两个朝鲜西海岸的港口!这绝不是随口的建议,这更像是一种极其严肃的、基于某种深刻判断的预警!
“这小子……又嗅到什么味道了?”梁光涛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他想起邵明珠之前关于朝鲜局势的所有报告,无一不准!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邵明珠这段话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担忧和判断!
他不再犹豫,一把抓起报告,对门口的警卫员喊道:“备车!立刻去军区司令部!我要见司令员!”
半小时后,梁光涛的车驶入了华北军区司令部大院。他径直来到司令员办公室外,经过通报后,快步走了进去。
华北军区司令员,那位从四野时期就威名赫赫的老帅,正伏在案头批阅文件。看到梁光涛急匆匆进来,他抬起头,有些意外:“光涛?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有事?”
“司令员!有重要情况向您汇报!”梁光涛敬了个礼,将邵明珠的那份报告双手呈上,“这是我们军代理副参谋长邵明珠同志刚提交的关于东北边防战备的建议报告。其他内容都很常规,但最后这一段关于美军可能登陆的分析,请您务必过目! 我觉得……非同小可!”
老帅接过报告,戴上老花镜,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前面的内容,点了点头:“嗯,这个邵明珠,工作很扎实,建议提得不错。” 但当他的目光落到报告最后那一段时,他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凝重!他放慢了阅读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着,特别是“仁川”、“元山”这两个地名,在他眼中仿佛有了千钧之重!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老帅缓慢翻动纸张的声音和窗外隐约传来的蝉鸣。梁光涛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老帅的表情。
老帅看完后,并没有立刻说话。他缓缓摘下老花镜,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揉着眉心,久久不语。他的眉头紧锁,脸上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刻满了深思和沉重的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