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懿旨,御前品鉴!这八个字如同八道惊雷,接连劈在林小满的心头,让她一时间竟有些恍惚。手中那封烫金请柬重若千钧,上面精致的云纹和宫印,无不昭示着这场“品鉴会”的非凡规格与沉重分量。
王公公带来的消息,瞬间将“林记”从市井纷争的漩涡,抛向了皇权与顶级行业势力交织的、更加凶险的舞台。与“八珍楼”这等巨头同台竞技,已非寻常商业竞争,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正面搏杀!胜,则一步登天,成为钦点皇商;败,则可能万劫不复,甚至累及身家性命。
巨大的压力如同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林小满感到一阵眩晕。她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恐慌和退缩都毫无意义,唯有迎难而上。
送走王公公后,铺子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林老实和王大娘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惶恐与一丝微弱的荣耀感。御前啊!那是他们这等平民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天大事情!
“小满……这……这能行吗?”林老实声音发颤,满是担忧。对手是“八珍楼”啊,那是汴京餐饮界的庞然大物!
王大娘则低着头,双手紧紧绞着衣角,脸色苍白,内心被巨大的愧疚和后怕充斥着。若不是林小满及时发现并宽恕了她,她险些酿成大祸,哪里还有眼前这机遇?
林小满没有立刻回答父亲,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始终沉默地站在角落,如同磐石般的石猛身上。自他来到“林记”,话虽不多,但每一次关键时刻,他那沉稳的身影和果断的行动,都给了她莫大的支撑。尤其是这次揪出内鬼、化解危机,石猛虽未直接参与,但他坐镇店中带来的安定感,无形中震慑了宵小,也让她有了应对的底气。
她意识到,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她不能再单打独斗。她需要值得信赖的伙伴,需要一个能稳住后方、让她无后顾之忧的“定海神针”。而石猛,无疑是最佳人选。
“爹,大娘,事到如今,怕也无用。”林小满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是危机,也是机遇。咱们‘林记’能不能真正立住脚,就看这一搏了。”
她转向石猛,深深一福,语气无比诚恳:“石大哥,这些日子,多亏有你。眼下这情形,您也看到了。前路艰险,小满恳请石大哥,正式留在‘林记’,不仅是照看安全,更要请您帮我稳住这铺子,打理内外琐事,让我能心无旁骛地准备品鉴会。工钱待遇,但凭大哥开口!”
这番话,已不是简单的雇佣,而是近乎托付的邀请,将石猛提到了类似“掌柜”或“合伙人”的高度。
林老实和王大娘也眼巴巴地看着石猛,此刻,这个沉默寡言的退伍老兵,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依靠。
石猛闻言,身躯微微一震。他抬起眼,迎上林小满清澈而充满信任的目光。这些日子在“林记”,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尊重。林家人待他真诚,街坊们也渐渐接纳了他这个“看更的疤脸汉”。相比从前退役后遭人白眼、生计艰难的落魄,这里让他找到了些许归属感。
如今,林小满又将如此重担相托……他本是行伍出身,最重信义。士为知己者死。一股热流在他沉寂已久的心底涌起。
他抱拳躬身,声音低沉却斩钉截铁:“姑娘信得过石某,石某必当竭尽全力,护得铺子周全!工钱不必多提,有口饭吃,有瓦遮头,足矣!”
没有豪言壮语,但这份承诺,比千金更重。
林小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由衷道:“多谢石大哥!”
有了石猛这颗定心丸,林小满立刻开始部署。她首先严肃地处理了王大娘的问题。她没有声张,但明确调整了分工:王大娘此后只负责前厅洒扫、碗盘清洗等边缘杂务,严禁接触食材采购、预处理和馅料制作等核心环节。王大娘自知理亏,感激林小满不追究之恩,默默接受,干活更加卖力,似乎想用行动弥补过错。
接着,林小满将铺子的日常运营全权交由石猛和林老实负责,包括采买(石猛负责监督安全与质量)、接待、账目等。她自己则彻底抽身,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三日后的御前品鉴会上。
她根据请柬上的要求,仔细研究对手。“八珍楼”自不必说,底蕴深厚,技法全面;“仙客来”以精巧点心见长;“状元楼”的席面点心颇具文人气息……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她必须拿出足以惊艳四座、又能体现“林记”特色和优势的作品。
时间紧迫,她决定在已有的“蟹黄汤包”和“百花烧卖”基础上,进行极致优化和创新。她利用系统技能,反复调试馅料配比,追求口感的极致平衡与层次的丰富性;在面皮制作上,她尝试融入更细腻的技法,力求薄如蝉翼却韧而不破的至高境界。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就在林小满闭关潜心准备的同时,石猛也迅速进入了角色。他发挥军旅生涯培养出的严谨作风,将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采购食材时,他亲自验看,严防死守,杜绝任何可能被动手脚的机会;营业时,他目光如炬,留意每一个进出铺子的陌生人;打烊后,他必定仔细巡查前后院,确保安全。他的存在,让经历了内鬼风波的“林记”重新稳固下来,仿佛有了一根主心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