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雅集:她主动邀请李翰林等几位交往较深、有清誉的文士,在立夏前日于店内举办一个小型的“立夏尝新雅集”,品鉴新品,吟诗作对,并将雅集成果(诗词)稍作整理,悬于店内。这相当于借助文人的影响力进行口碑传播,比说书人的故事更具权威性和传播力。
“立夏清心宴”一经推出,再次获得成功。其清新的口味、应景的主题和雅致的文化包装,深受顾客喜爱,尤其是那些注重时令养生的群体。李翰林在雅集上所作的诗句“绿糕含薄荷,清心胜饮冰”更是被广为传诵,进一步巩固了“林记”点心与健康、风雅的形象。
然而,林小满并未沉醉于成功的喜悦。她深知,这些都是“术”,是表象。真正的“根本”,在于独一无二、难以替代的产品力。赵琰信中“速固根本”的提醒,言犹在耳。苏清远一旦动用非商业手段,这些文化营销可能不堪一击。
必须拥有对手无法轻易复制或摧毁的核心优势!
她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几粒在厨房角落悄然发芽的、来自胡老头密室的奇异种子。这或许是“根本”之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几株脆弱的嫩苗,仿佛呵护着未来的希望。同时,她也开始更系统地整理和试验从荒园和密室带回的那些特殊野菜和块茎,记录它们的风味特性,思考如何融入点心创作,开发出真正独一无二的“林记秘味”。
就在“立夏清心宴”热度未减,林小满忙于试验新食材的一天下午,一位不速之客悄然来访。来的是一位面生的中年文士,衣着朴素,气质儒雅,自称姓冯,是城东“墨香斋”书坊的东主。
“林东家,冒昧打扰。”冯东家拱手道,“近日坊间盛传贵店点心不仅味美,更兼文雅,尤以这‘节气故事’别具匠心。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可否将贵店这些点心的典故轶事,整理成册,由敝坊刊印成一本小集,名曰《林记食单》,在坊间发售?这于贵店名声传播,大有裨益啊。”
出书?林小满心中一动!这无疑是将其品牌文化固化、并大规模传播的绝佳机会!远比说书人和店内宣传影响深远!但这冯东家来得如此巧合,是真心欣赏,还是别有用心?与“清风楼”有无关联?
她心中警惕,表面却热情接待,仔细询问刊印细节、分成方式等。冯东家对答如流,条件也颇为合理,看似并无破绽。
是机遇,还是陷阱?林小满一时难以决断。她借口需仔细斟酌,客气地送走了冯东家。
望着冯东家离去的背影,林小满陷入沉思。出书,能让“林记”的文化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也会将自身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利弊难料。而这突如其来的“好事”,与赵琰的警告、信使的重伤、苏清远的威胁交织在一起,让她无法不心生疑虑。
就在她权衡利弊、难以决断之际,石猛从城外悄悄返回,带来了一个关于那名重伤信使的消息:人,经过郎中全力救治,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依旧昏迷不醒。然而,郎中发现,信使除了明面的刀伤,体内还中了一种罕见的慢性奇毒,若非发现及时,即便伤愈也会悄无声息地死去!
下毒!灭口!对方的手段,狠辣至斯!
林小满遍体生寒。这重重迷雾之下,那本看似诱人的《林记食单》,还敢接吗?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