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事件”的成功处置,如同一道分水岭,将“科学修仙”的安全理念从“事后补救”与“有限预警”,正式推入了 “事前根除” 的全新纪元。“天网”系统展现出的、基于深度数据学习与个体化模型的前瞻性风险预测能力,让陈醒和IPDRC的核心团队意识到,那个困扰了古今中外所有修行者、被蒙上无数神秘与恐怖色彩的终极梦魇——“走火入魔”——或许,终于到了可以被科学的光芒彻底驱散的时候。
在“洞察之眼”指挥中心举行的战略研讨会上,陈醒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
“‘走火入魔’,在古老的语境中,是复杂且模糊的。它可能指能量失控反噬肉身,可能指意识混乱陷入幻境,也可能指心智扭曲堕入邪道。但在我们的框架下,它不再神秘。”陈醒操控全息屏幕,上面列出了“天网”系统迄今记录到的所有能量与意识异常事件,从最初的“能量淤积”到最近的“微观拓扑失稳”。
“归根结底,所有的‘入魔’征兆,都可以被解构为能量系统与意识系统在相互作用中,脱离了稳定、健康的运行区间,并滑向不可逆的恶性正反馈循环。”他进一步阐述,“这个滑落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微观的、可观测的生理、能量、神经乃至生化指标的异常前兆。”
“我们的目标,”陈醒的目光扫过与会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就是利用‘天网’系统,建立一套覆盖‘能量-意识-生理’三位一体的 ‘入魔风险动态评估与早期干预体系’ 。我们要让‘走火入魔’,像天花一样,成为被现代科学彻底征服的‘历史’!”
这个宏大的计划,被命名为“净土”。
“净土”计划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实时更新的 “个体健康态模型(IHM)” 。该模型不仅包含学员的实时能量场数据(SQE输出、循环稳定性、谐波成分、拓扑结构健康度)、生理数据(心率变异、激素水平、特定神经递质浓度、免疫指标),更深度整合了由苏青竹团队主导的 “意识状态量化评估” 体系。
这套意识评估体系,突破了传统心理量表的局限性,利用高密度EEG、fNIRS以及最新研发的“意识波动熵值”算法,对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度、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清晰度、潜意识活跃水平等进行近乎实时的量化监测。例如,当检测到学员的“意识波动熵值”持续异常升高,并伴随特定脑区(如杏仁核)过度活跃时,即使学员主观感觉良好,系统也会判定其意识状态处于“潜在躁动”风险中。
李慕白(云师)的算法团队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他们需要将能量、生理、意识这三个不同维度的海量数据流,进行非线性融合分析,建立一个能够预测“恶性正反馈循环”起始点的动态模型。这如同要预测一场龙卷风的形成,需要处理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场等无数变量。
他们借鉴了气象预测和复杂系统理论,开发了 “多模态风险耦合算法” 。该算法能够识别出不同风险维度之间的“危险共振模式”。例如,当系统同时检测到:能量循环出现轻微湍流(能量维度)+ “意识波动熵值”小幅攀升(意识维度)+ 皮质醇水平异常(生理维度),即使每一项单独来看都未达到警报阈值,算法也能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推演,判断出三者正在形成相互加剧的循环,并计算出滑向“能量失控”或“意识紊乱”的概率与倒计时。
“‘净土’系统初步模型已完成集成测试,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超过90%。”李慕白在阶段性汇报中宣布,尽管脸上带着浓重的疲惫,眼神却异常明亮。
随即,“净土”系统进入了全员试运行阶段。每一位学员的“星图”旁,都增加了一个醒目的 “健康态指数” 仪表盘,以及一个动态显示的 “潜在风险清单” 。
效果立竿见影。
学员代号“赤霄”,一位火属性特质明显、性格急躁的学员,在一次尝试压缩能量以求突破时,“净土”系统监测到其能量场核心温度异常攀升(超越安全阈值0.3%),同时伴随“意识波动熵值”升高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飙升。系统并未等到能量真正失控,而是在风险耦合算法判断其“过热失控”概率超过30%时,便发出了预警:
“警告:检测到‘能量过热-意识躁动’耦合风险。建议:立即停止能量压缩,切换至‘寒冰诀’基础循环进行降温,并进行‘清心咒’意识锚定。”
赤霄虽心有不甘,但基于对系统的信任,依言而行。十分钟后,所有异常指标回落正常。一次潜在的“能量焚身”危机,消弭于无形。
另一位学员“素影”,在深度冥想中试图接触一个较为复杂的古代能量符文(研究用途)。“净土”系统通过其EEG信号,捕捉到其潜意识层面出现异常的、带有恐惧色彩的脑电波模式,同时其能量场与符文结构产生共鸣时出现了轻微的“频率吸附”现象(意识有被牵引风险)。系统判断存在“意识依附”或“信息污染”风险,立刻切断了她与符文模型的能量连接,并提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