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阁深处,一间被命名为“真理殿堂”的环形会议室中,气氛庄重而肃穆。与主控中心的冰冷数据流不同,这里的光屏上投射的不再是实时战况或能量模型,而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定理、能量结构图以及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符文单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油墨、灵能以及高度专注思维的独特气息。
陈醒端坐于主位,两侧是苏青竹、李慕白以及各研究部门的顶尖负责人。他们面前悬浮着一本散发着柔和白光、由纯粹灵能信息构成的厚重“书册”——正是《科学修仙原理》初稿的虚拟载体。
“历时七十三日,整合符文破译、能量场论、高维信息碎片分析、生命灵能图谱等四十七个专项研究成果,结合‘启明2.0’及后续实战验证数据,《科学修仙原理》基础理论框架初稿,现已完成。”苏青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既是疲惫,更是难以抑制的激动。这部初稿的诞生,标志着龙吟阁对“修仙”这一古老现象的认知,终于从零散的、经验性的观察,迈入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全新阶段。
陈醒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本悬浮的“书册”,其封面是简洁的银白色,只有一行古朴而充满力量感的文字——《科学修仙原理·第一卷:能量、信息与生命场》。他伸出食指,轻轻点在封面之上。
“嗡——”
书册无声地翻开,无数闪烁着理性光芒的文字与图像流淌而出,呈现在众人面前。
第一章:能量本质与灵能统一模型
开篇并非玄之又玄的感悟,而是冰冷而坚实的物理公式与能量频谱图。
“摒弃‘灵气’、‘真气’、‘法力’等模糊的传统概念。”李慕白作为主要编纂者之一,上前一步,指向光屏上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公式,“我们提出 ‘灵能统一模型’ 。该模型认为,所谓修仙能量,本质是宇宙背景能量中一种具有特定相干性、可被生命意识干涉调制的特殊频段,暂命名为 ‘Π(Pi)波段能量’。”
光屏上显示出Π波段能量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频谱中的位置,以及其与已知各种“真气”、“法力”的能量特征比对图,吻合度高达99.7%以上。
“不同传承的能量属性差异,源于对Π波段能量进行调制、过滤、谐振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能量签名’。”李慕白切换画面,展示出慕容家剑气、唐门毒功、林家感应之力等在灵能统一模型下的能量结构分解图,原本玄奥莫测的力量,被解析成了不同频率、相位、振幅的能量波叠加,“传统修炼,本质是依靠特定功法(可视为一种生物反馈与能量引导程序)和个体意识,对Π波段能量进行低效率的、经验性的采集与调制。”
“而‘科学修仙’,”李慕白语气高昂起来,“则是通过外部设备(如灵能引导阵列)和精确算法,直接对Π波段能量进行高效、稳定、可定制的采集与调制!‘启明’系列装备,正是此理论的最初级应用!”
第二章:信息维度与符文逻辑
章节切换,画面变为无数基础符文及其优化后的能量流线图。
“符文,并非神灵赐予或天地自然生成的神秘符号。”苏青竹接替讲解,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它们是高度压缩的能量操控指令集,是远古先贤对能量与信息相互作用规律的直观总结与编码。”
她放大一个经过优化的“聚灵”符文:“传统符文效率低下,源于其指令集冗余、能量路径存在内部干扰、以及与环境的非必要耦合。我们通过优化算法,剔除冗余,理顺路径,降低干扰,使其能量利用效率平均提升三至八倍。”
接着,她展示了那令人心悸的“枷锁”单元简化模型:“而高阶复合符文,如禁锢法阵核心单元,其本质是涉及高维信息层面操作的宏指令。它不仅仅作用于能量,更直接干涉目标的‘存在信息’,从而达成近乎法则层面的效果。这是我们下一阶段重点攻关的方向——信息维度操控技术。”
第三章:生命场理论与修行路径优化
画面变为复杂的人体能量场与意识波动三维模型。
“修行,是生命体(主要是人类)通过特定方式,强化自身生命场(由生物能量场与意识信息场耦合构成),并提升其与Π波段能量及高维信息交互能力的过程。”一位生命灵能领域的专家上前阐述。
模型上清晰地显示出,不同修炼阶段,生命场的强度、复杂度以及与外界能量信息的耦合度变化。
“传统修行路径,依赖资质、悟性与机缘,充满不确定性且效率低下。基于生命场理论,我们可以对个体进行精准的‘灵根资质’评估(实为生命场与Π波段能量的先天亲和度及可塑性分析),并为其量身定制最优的修炼方案(能量引导频率、意识训练模块、辅助药物配方等)。”
他展示了几个基于此理论为龙吟阁学员设计的个性化修炼方案,其进展速度远超传统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